返回第十六章 争抢海军顾问的战争(三)(第1/3页)  大国海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懈怠期,所以剧情有些拖拉,明天把这一章结束,再用几章结束地中海剧情,携胜利之威回到德国。试试看能不能在一百万字左右完本,至于二战,不敢奢望了……)

    五月末六月初的欧战炮声隆隆战火连天。

    东线战场,由兴登堡和鲁登道夫领衔的三个集团军在奥匈帝国的策应下,在波兰方向高歌猛进;西线战场,受英法联军阿瓦荣突出部战役的刺激,德国陆军总参谋长法尔肯海因策划了旨在调动英法囤积在法国北部的重兵,寻机渡河打开通向巴黎新据点的第二次伊普尔战役;在巴尔干半岛,少量德国陆军、奥匈帝国主力领着保加利亚、门得内哥罗等一干小弟与以英国、法国殖民地军队为主,外加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等等一众边角料货色缠斗成一团;在北高加索,奥斯曼帝国陆军攻击势头不减,吸引越来越多俄国灰色牲口从远东腹地和中亚增援过来。

    大海上也不平静。福克兰群岛海战,掩护远东舰队撤退的格奈森瑙号大型装甲舰艉部水下舱室被一枚6寸穿甲弹命中,缺少工业的德属西非无法修复这个漏洞,但是格奈森瑙号大型装甲舰无负“疯狗”之名——水兵从港口拖来一截椴木,加工成大号木塞,堵上弹孔了事。从三月开始,远东舰队以德属西非为基地,开始新的猎杀征途,而皇家海军部署在南太平洋的万吨级一等巡洋舰(装甲巡洋舰)根本就不是格奈森瑙号的对手。

    在地中海,盛传意大利对拥有四艘联合力量级无畏舰的奥匈帝国海军的警惕丝毫不亚于协约国,不过从被誉为皇家海军本世纪耻辱之一的夫罗勒海战来看,似乎奥匈帝国已经与意大利人达成了某种协议,至少奥匈帝国海军在五月已有多次亚得里亚海战斗巡航行动。

    至于海上交锋最激烈的前沿——北海,皇家海军迎来了浑身散发着悍勇之气的戴维-贝蒂。

    对于贝蒂的回归以及英国人的欢欣鼓舞,心高气傲的同盟国人多少有些奇怪——根据本国报纸的宣传,赫尔戈兰湾海战戴维-贝蒂勉强捡了一些小便宜。多格尔沙洲海战按照英国人拼消耗的思路算是略胜一筹,在日德兰海战中击沉德国一艘战列巡洋舰,一艘老式战列舰和三艘轻巡洋舰,为大英帝国挣得一分遮羞布,不过这份成绩相对于皇家海军的赫赫威名至多算是“还不错”。

    对此,同盟国报纸将不列颠的兴奋归罪于杰克逊此前的倒行逆施,而同盟国民众则联想到“矮个子里拔尖”这句谚语。

    同盟国对于贝蒂归来的消息莫衷一是。但是皇家海军一改军心涣散的面貌,士气高涨也是不争的事实:大舰队主力舰队重启例行的北海战斗巡航训练。英国轻型水面舰擦着东海岸线巡逻,英国潜艇向赫尔戈兰湾渗透。

    反观德国,他们扳倒了海军精神领袖。

    虽然德国是日德兰海战和朴茨茅斯海战胜利的一方,但是海蒂-西莱姆辞职的消息和海军高层与反西莱姆政治联盟上演的拉锯战对于大洋舰队仍旧造成不小的影响:海军部和舰队司令部这半个月的训练和备战工作相当紊乱,对北海的控制力开始下降。

    当然,大洋舰队从来都不是某一个人的舰队。希佩尔是这个星球上海蒂-西莱姆也要甘拜下风的第一流战术指挥官,独臂将军沃尔夫冈-魏格纳和语言学家的埃里希-雷德尔也都是一时人杰。由海蒂-西莱姆夯实了的基业势必会让大洋舰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强势。

    众志成城的大舰队,没了海蒂-西莱姆但是实力犹在的大洋舰队,战斗一触即发,而角力的地点自然是纽卡斯尔的阿姆斯特朗造船厂,对象自然是那艘大名鼎鼎的祥瑞舰——加拿大号战列舰。

    可以说经过一年的动员和潜力挖掘,在新的盟友加入之前,同盟国和协约国用上了全力:千万大军在上万公里的战线上作战,数千艘战舰在世界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