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巅峰之战(三)(第1/4页)  大国海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 巅峰之战(三)

    欧战至今,英国大舰队有两次阵痛期。1914年11月,大胆号沉没和大量主力舰检修和改装使得大舰队缺乏可用之兵,于是多格尔沙洲海战爆发了。很可惜,大洋舰队并没有抓住这有利时机,德国人损失一艘战巡和一艘准战巡,英国人损失一艘无畏舰,两艘战巡,勉强算是平手。

    1915年3月,大舰队重新陷入被动,日不落帝国苦心孤诣保持的数量优势岌岌可危:外销型无畏舰爱尔兰号与阿金库尔号被抽调至地中海参与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七炮塔圣物”折戟沉沙;两艘新服役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被加强至快速舰队,雷神号战列舰在多格尔沙洲海战中饮弹沉没,大胆号战列舰在1914年11月触雷沉没,以至于兵强马壮的大舰队仅有二十艘战列舰撑门面。

    相较大洋舰队十七艘战列舰,大舰队数量不占优势,质量优势更是无稽之谈。

    无畏号战列舰已经老态龙钟,落后的观瞄系统和老化的动力系统让这艘老爷舰不堪重用;柏勒罗丰级战列舰作为无畏号“后续改进量产型”,其副炮口径、纵向水密隔舱设计和战舰通观性能得到有限的加强,不过耐人寻味的是其侧舷水线带主装甲下降了整整一英寸!圣文森特级战列舰号称柏勒罗丰级“改进型”,12英寸主炮倍径从45倍提高到50倍,不过糟糕的射击精度和极短的身管寿命大大抵消了主炮倍径的增加,除此之外,圣文森特级舰艉侧舷装甲相对于脆弱的“原型舰”继续遭到削弱;1908年批准建造的海王星级战列舰改变了以往英国无畏舰的主炮塔布置结构,使得海王星级可以发挥全部侧舷火力,不过其水线带主装甲相对于无畏号仍有一英寸的差距,主炮射界因为舯部飞桥设计而大受影响。

    无畏舰时代早期海军军备竞赛中,从柏勒罗丰级战列舰到圣文森特级,再到最后的海王星级战列舰,英国人连续开工建造三级七艘无畏舰,结果被德国拿骚级战列舰挨个在攻防两端打爆。拿骚级战列舰仅有4座280毫米主炮,无论是主炮口径还是主炮数量都比不上英国人,但是德国在速射、炮弹稳定性和深穿上的优势足以扳回这一局。至于无头一时无两的300毫米侧舷水线带主装甲和85毫米水平装甲,约翰牛只有望而却步徒呼奈何的能力。

    军备竞赛还在继续,德国第二款无畏舰——赫尔戈兰级诞生了,英国人慌忙推出巨人级战列舰与之相抗衡。巨人级战列舰武备系统与海王星级相似,不过主炮射界有所改善,50倍径12英寸主炮也得了改良。为了应对赫尔戈兰级战列舰305毫米主炮的威胁,巨人级战列舰侧舷水线主装甲带、纵向水密隔舱、弹药库防护以及炮座的装甲厚度略有增加。当然,英国战舰所谓防护力的增强不过是让巨人级恢复到无畏号11英寸侧舷水线带主装甲这水准,对付305毫米主炮明显够呛,反过来,赫尔戈兰级战列舰350毫米水线带主装甲对付英国人12英寸主炮却绰绰有余。

    1909年,海军军备竞赛进入阶段。牛气冲天的大英帝国先后设计开工三款新锐无畏舰,即猎户座级、英王乔治五世级和铁公爵级。这三款战列舰主炮口径突破12英寸,因此获得“超无畏舰”这鸡肋称号。

    最先服役的猎户座级战列舰首次采用火力更加强劲的13.5英寸主炮,五座主炮塔沿舰体纵向中轴线布置,水线带主装甲提升至史无前例的12英寸,四号舰雷神号更是装备了以弹道计算机为核心的中央火力控制系统。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保持12英寸水线带主装甲的同时加强了侧舷上部装甲带,中央火力控制系统得到普遍列装。最后服役的铁公爵级战列舰主炮从13.5英寸提升至可怖的15英寸,副炮口径也提升至6英寸以应对吨位日益增大以及火力增强的驱逐舰。不过这三款战列舰防护力不足的弊端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