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德意志第二帝国主力舰制造经纬(上)(第1/6页)  大国海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go给我写的番外,略有改动,发给大家看看。晚上的章节还是7点半。

    《公海——自由!(上)——德意志第二帝国主力舰制造经纬(1910-1914)》

    “我们要绷紧神经,继续大规模扩充军事力量,避免挑衅,并耐心的等待。直到我们的海军力量建立起来,迫使英国人让我们和平的呼吸”

    ——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

    【啊!海军!】

    今天的人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公海舰队这个庞大的工程的时候,往往习惯于从扩充海军法案着眼。然而,要想更加深刻的理解公海舰队,特别是那一艘艘战绩辉煌的主力舰,故事还需要从更远一点的1897年6月讲起。那时,为了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登基60周年,英国人举行了盛大的阅舰式。然而德国人此时拿得出手的海上力量可谓寒酸,包括4艘勃兰登堡级铁甲舰在内的德国海军主力此时在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无奈的德国海军只得派遣老旧的威廉国王号巡洋舰出席。英国舆论毫不留情的讥讽德国此举是对大英帝国的不敬。英国人的傲慢刺伤了德国人脆弱的自尊心。而在次年8月的阅舰式中,皇帝陛下精挑细选的德舰与英舰相较就像丑小鸭之与白天鹅。

    然而,也正是在这2次阅舰式中,德国人窥见了英国最自以为豪,并以之掌控世界霸权和欧陆均势的东西,那就是海权。这一发现也很快被大洋彼岸的一位学者的理论所阐释。这位学者叫做马汉,他的理论就是大名鼎鼎的海权论。与此同时,德国人发现了逼迫英国倒向自己,至少是局外中立的捷径:大力发展远洋舰队!

    在这里,笔者无意去解析提尔皮茨的风险理论及其背后马汉学说的内在缺陷,但是对提尔皮茨理论的实践,最终创造了一个工业时代的奇迹:大洋舰队和它为数众多主力舰。而它们的别具一格的设计思路,也与提尔皮茨的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德国无畏舰的先行者:理想型巡洋舰布吕歇尔】

    当无畏号1906年出现在各国海军视线中的时候,全世界都意识到这艘几乎只用了一年就完成的战列舰将开启一个怎样的时代。但是令人感到诧异的是,在皇帝陛下的舰队中第一艘引入全装重型火炮概念的战舰却是一艘巡洋舰。这种看上去十分诡异的情况却有着技术上无可奈何的原因。

    早在刚刚德国开始决定扩充舰队的1898年,年轻气盛的德意志海军战略家海蒂-西莱姆就提出过全装重型火炮战舰的概念,但是这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只有提尔皮茨是个例外。在他的直接干预下,德国造舰部门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设计尝试。到1906年无畏号建成的时候,德国造舰部门已经提出过不少于10种的各种设计,却由于海军部保守派和皇帝威廉的迟疑没能得以投入建造。现在,无畏舰的出现是最好的催产剂,提尔皮茨挥舞着“英国威胁论”大棒,让国会和威廉追加造舰经费。

    不过德国人很快意识到,现有的280毫米l45火炮在面对主要假想敌英国的战列舰装甲面前显得威力不足,英国战列舰279毫米的主装甲带可以再正常交战距离上防御住这种火炮的打击。

    现在德国人面临着抉择,究竟是快速的投入建造一款装备着威力贫乏的火炮的战列舰还是等待更强力的280l50火炮?很快6月份出现的新情报提供了一个新的选项:英国人在1906年4月开工了一种装备战列舰主炮但是防护相对薄弱的大型的装甲巡洋舰!事后得知这就是无敌级。德国人立刻看到了新的出路,那就是立刻建造一款以无敌级为对手的装甲巡洋舰。

    由于时间仓促,德国人将沙恩霍斯特级大型装甲舰三号舰设计方案加以修改,原有设计中成菱形布置的6座炮塔被去掉了中部对角线的2座,以便容纳更强劲的动力,以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