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迷雾中的海战(二)(第1/4页)  大国海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各种写作技巧一齐上,赫尔戈兰湾海战可是正餐,先来个蒙太奇试试水……】

    “自6月28日费迪南大公遇害后,所有人都意识到战争不可避免。对于大洋舰队的海洋战略,德国海军部高层争执不休:绝大部分人都被英国人暧昧的外交言辞给欺骗了,我们以为陆军能够迅速解决法国人,海军只需要保存实力以威慑英国继续坚持“光荣孤立”。即便在英国参战以后,我们依然坚信陆军能够解决一切,一支完整的舰队将是拟议中与英国和谈的重要筹码然。然而,素有海军鬼才之称的海蒂-西莱姆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英国人会毫不犹豫的参战,海军不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陆军的速战速决上,大洋舰队应该主动出击以应对英国海军可能的远程封锁,协约国的主航道上应该保留一些强而有力的袭击舰,但这并不包括东亚舰队和地中海舰队,因为他坚持袭击舰就该是孤胆英雄而非舰队规模。海蒂-西莱姆在海军部并非独自作战,第二战列舰分舰队指挥官莱茵哈德-冯-舍尔将军和第一侦查舰队司令弗兰茨-冯-希佩尔将军、东亚舰队指挥官马克西米立安-冯-施佩伯爵,海军总参谋部作战参谋埃里希-雷德尔上校和海军不少中下层军官都秉持这种观点。”

    “这场无妄打的辩论一直持续到7月23日,海军部在忍无可忍的皇帝和优柔寡断的英格诺尔将军粗暴的干涉下最终确定预案:战争爆发之前,我们几乎召回了所有留在海外的舰艇,除了施佩伯爵手中的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号装甲舰、埃姆登和纽伦堡号巡洋舰;位于地中海地区的戈本号战巡和布劳雷斯号大型巡洋舰;加勒比地区游弋的雷德斯顿、卡尔斯鲁厄号巡洋舰;墨西哥西海岸和东非沿岸游击的莱比锡和柯尼斯堡号巡洋舰,他们的任务是破坏协约国的海上运输线。一旦战争爆发,大洋舰队将依托赫尔戈兰湾有利地形,积极部署水雷潜艇和雷击舰,用这些廉价的兵器重创崇尚进攻主义的英国舰队,直到双方舰队实力接近甚至德国舰队能够稍占优势之时,由大洋舰队完成致命一击。”

    “事实证明战略天才海蒂-西莱姆上校的观点是对的。德国陷入了可怕的持久战,英国人如约参战并且对德国进行远程封锁。然而后人在批判海军部保守和目光短浅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我们的苦衷。一战前,大洋舰队的实力仅仅只是皇家海军的2/3,造舰实力只是英国人的1/2,而且年轻的德意志海军没有足够的作战经验,这导致开战之初我们的士兵士气相当低落,种种因素干扰了我们的判断。而且海军部在这段时间的工作并非没有闪光点,为了达成在战争前期消耗大舰队的实力的战略目的,在某位偏激好战令人憎恶的老古董建议下,我们让素有海军鬼才之称的海蒂-西莱姆上校和德意志最杰出的战术战役指挥官弗朗茨-冯-希佩尔将军走上前台,前者担任赫尔戈兰湾防御圈总司令官,后者率领他的第一侦查舰队作为支援,这一任命在后来一系列海战中被广泛的认为是正确的,那不仅是德意志海军走向辉煌的,也是我人生最辉煌荣耀的决定之一。”

    以上摘自德意志帝国海军内阁大臣乔治-冯-穆勒将军于1934年出版的《赫尔戈兰湾回忆录》。后世对这本书的评价普遍不高,不是因为这本书错误频频漏洞百出,而是作者乔治-冯-穆勒将军并不客观的创作态度。在书中,穆勒对于德国海军部在战争前期犯下的战略性决策失误只是一笔带过,试图用种种客观因素混淆视听。不过这本书并非一无是处,至少穆勒将军有一句话说得很对,在德国海军战争前期战略失误的阴影下,提拔海蒂-西莱姆成为赫尔戈兰湾防御圈总司令官的确是大洋舰队辉煌和荣耀的。

    1914年8月20日,德国杰德河河口。

    “西莱姆,你小子怎么有空过来?!”得知最近风头正劲的海蒂-西莱姆上校来访,希佩尔不禁喜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