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四)(第1/4页)  大国海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所谓历史不过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它总是由胜利者书写。事实上,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未必真的如天-朝的历史教科书所描述的那般丧心病狂,而协约国一方也未必真的有丘吉尔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里美化的那么高尚,德国只不过选择了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对象,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争。这一点是新时代大学生王海蒂穿越到德国后得出的结论。

    年轻的德意志帝国与江河日下的大英帝国终有一战,这不仅是德意志军人和容克贵族的共识,而且是绝大部分德意志人的心声。德国资源匮乏,国内市场狭小,而且因为德国统一的太晚,错过了瓜分世界的貔貅盛宴,这导致德国工业发展后劲不足。英国控制全球海权,主宰世界贸易,其广阔的殖民地遍布各大洲,太阳永远在米字旗之上,“日不落帝国”俨然“可以与世界抗衡”,新兴的德意志挑起一场旨在将横在德国战车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大英帝国掀翻在地的战争是迟早的事,就连狗血的穿越客王海蒂也同样秉持这种看法。

    “既然旧的制度不合理,那就用铁与血将它打碎重建!用不着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和-谐世界,直接开打就行!”

    在德国呆的久了,惜命的宅男不知不觉也沾染上了属于日耳曼人的骄傲和狂热。宅男并不反对用暴力的方式打碎由英国人操纵的世界体系,王海蒂竭力抨击的是提尔皮茨保守的、含混不清的“风险理论”。

    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上台后明确提出了建立一支能够远洋作战的大洋舰队,而他的指导思想就是“风险理论”。

    所谓“风险理论”是指德国应当建立一支足以应付以英国本土舰队和海峡舰队为对象的大洋舰队,如果不能击败英国,那么至少应该足以给对方造成难以接受的损失。

    “风险理论”的核心是遏制和威慑。为了能够建成这支大洋舰队,海军大臣提尔皮茨排斥任何关于发展潜艇、飞艇、鱼雷艇和破交巡洋舰的计划方案,一心发展以战列舰为核心的大型水面舰只。为了避免直接对抗英国,提尔皮茨在参考和评估了英国人的造船实力后决心将大洋舰队的规模控制在英国本土舰队的70%左右,官方一再宣称这支舰队是为了对抗法国和俄国人,绝不会威胁英国霸权。

    然而提尔皮茨低估了英国人对于海洋的野心,英国人用私掠舰队打败了西班牙人的无敌舰队,用消耗战打败了“海上马车夫”荷兰人,在西班牙特拉法尔加角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法兰西海军,大海成就了日不落帝国,英国人怎么可能不警惕另一个海洋强国的崛起,英国人怎么可能不惧怕德国复制大英帝国发迹史?

    1900年德国国会通过第二次海军扩军法案,将舰队规模扩大了38艘战列舰、20艘大型巡洋舰和38艘小型巡洋舰。就在德国海军部官员为规模庞大的造舰计划愁白了头熬红了眼的时候,牛逼哄哄的大英帝国在1898-1902年间一口气增加了28艘一等战列舰和4艘二等战列舰,并且将更多驻扎在地中海和中国的主力舰调回英国本土。含混不清的“风险理论”不仅将原本就风雨飘摇的德英关系打入万劫不复之地狱,让德英两国开始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而且在1906年,提尔皮茨一生的夙敌约翰-阿巴思诺特-费希尔主持的无畏舰下水,全重型火炮(all-big-gun)、高功率的蒸汽轮机、强悍的防护力,英国无畏舰的出现让全世界所有尚在船台上的战列舰落伍,同时也将提尔皮茨和他的“风险理论”逼到绝路。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无畏舰出现后,德国国内各大造船厂的船台上挤满了根据提尔皮茨“风险理论”建造的旧式战列舰,大英帝国第一海军大臣费希尔不费吹飞之力,将夙敌提尔皮茨逼到绝路,同时也试探出德国人《扩军法案》官方说辞之外的战略意图。拿骚级战列舰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