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贵族与平民(二)(第1/4页)  大国海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德意志帝国的前身是神圣罗马帝国,即便德意志人素来有尊重历史、敢于正视历史的传统,但是有关神圣罗马帝国的一场场灾难及其带来的悲痛后果太过惨痛,以至于德意志人将它视作可怕的梦魇而鲜少提及。

    神圣罗马帝国是个不折不扣的怪胎,它不符合政治学上的任何传统定义,既不是罗马的血统,也没有神圣教廷的眷顾,它有皇帝但是绝对不是一个帝国。在宗教上和文化上,神圣罗马帝国却又是一个强而有力的国度,古老的传统是强有力的黏合剂,由众多王国、主教属地、自由市和许多小统治者组成的松散的联邦对远在维也纳的皇帝坚守着“忠诚”这个古老的盟约。

    神圣罗马帝国只是一个松散的集-合-体,而非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正因为如此,水清沙白的莱茵河,广袤富饶的平原,洋溢着葡萄酒芳香的河谷,到处是歌声和美丽的女郎的山麓,在德意志这片瑰丽的土地上,战争阴谋却每时每刻都在上演:在和平时期充当列强博弈的棋盘,战时则是列强厮杀的战场,任由不列颠人、高卢人、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予取予夺,帝国内部,普鲁士、尼德兰、巴伐利亚、萨克森和奥地利这些强藩还在征战不休。那段时间是德意志民族最灰暗的时间之一,以至于热血青年霍夫曼-冯-法勒斯莱本饱含热泪的写下“德意志,德意志高于一切!”这句诗。

    法勒斯莱本用瑰丽诗篇表达了德意志人对统一的渴望。1871年,穿着挂满勋章的陆军制服,左手扶着剑柄,右手托着插着羽毛的头盔,德意志大军驻马凡尔赛宫,年轻的德意志帝国在法兰西少女的幽咽声中成立,分裂了几个世纪的德意志民族终于实现统一。

    德意志人梦寐以求的统一终于实现了,然而故事并未完结,民族主义和大一统主义的矛盾冲突并未就此终结,仍旧有不少人坚持松散的邦联制。也许是德意志人分裂的太久了,也许是帝国统一来得太突然了,这一切让德意志感到不自信,正是由于这种不自信,所以德意志人对团结有着近乎宗教狂热般的偏执。

    当然,德意志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在当时,贫穷落后的东普鲁士与经济发达的西普鲁士、新兴的资产阶级与保守的容克贵族、霍亨索伦王朝、容克保守派与国会第一大党社-会-民-主-党、新兴的工商业主和工人阶级、容克贵族与农民都有矛盾,具体到德意志军队内部当属陆海军之争、贵族与平民之争。

    德意志人的近代海军起步比较晚,它的前几任海军总司令甚至都是陆军出身,德国的陆海军之争不像日本陆海军那样动辄你死我活惊心动魄,不过随着以提尔皮茨上校为首的一批海军少壮派军官崛起,偏执狂威廉二世的登基,德国陆海军的矛盾开始隐隐有抬头的趋势。

    德意志陆军纵横欧陆天下无敌,然而这份荣耀绝大分部当归属容克贵族。在帝国陆军内部,贵族比平民更容易获得长官的青睐、军校深造和职位升迁,而平民则有些举步维艰。海军却不同,大海是公平的,大海肆无忌惮的展示它的狂暴和愤怒,绝不会因为对方是容克贵族而网开一面,自古只有实力最强的、最富有团队精神的人才能征服大海。而且海军对于陆军来说是个新生事物,它不像帝国陆军有那么多的尘封保守的潜规则,在海军内部,贵族头衔仅仅只能代表个人的荣耀,并没有太大的实际用处,个人实力和团队素质才是职位升迁的唯一标准。基尔下区出身的王海蒂之所以选择海军而非陆军也正是基于这种考量。

    正因为在海军内部,贵族与平民不似帝国陆军那样呈现一边倒的状态,而是一种势均力敌,这也就意味着在海军一团和气的表象之下,贵族与平民之间的较量与竞争更加激烈。这种隐约带着火药味的竞争关系,王海蒂开学第一天就见识到了。

    奥登对王海蒂的不屑与轻视几乎是与生俱来的。王海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