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十红论》附:知识本质论(修整)(第1/8页)  诛红与八十红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知识本质论

    一c知识本质论

    1c知识的诞生

    知识是什么?知识从何而来?知识如何产生的?

    这是仿照人类三个基本问题“我是谁?从何人来?到何处去?”,而提出的关于知识的三个问题。

    知识是什么?

    自百度上查来的科学答案如下: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知识,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界定。有一个经典的定义来自于柏拉图:一条陈述能称得上是知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它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是被人们相信的,这也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标准。

    知识从何而来?知识如何产生的?

    这基本也是很容易回答:知识从实践中来,在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

    有着标准答案,我们还要考虑什么?

    这里希望读者跟随笔者换一个角度,沿着时间的脉络看看这三个问题产生过程,推导人类的持续发展过程,可能会有些枯燥,读者随意随心吧。

    首先,我们沿着知识载体的时间逆向看看发生什么。

    我们接触的知识现在多是在电视c电脑或手机的荧屏中获得,虽然只有40年或90年的时间,这个时间应该是准确的,苹果电脑诞生于1976年,电视的发明者之一贝尔德向英国报界作了一次播发和接收电视的表演是在1926年。

    再往前知识的媒介是纸张。从现代精装书籍c报刊到线装古籍,时间向后飞逝,我们看看造纸术。

    公元十二世纪,欧洲最先在西班牙和法国设立了纸厂,十三世纪在意大利和德国也相继设厂造纸。到十六世纪,纸张已经流行于全欧洲,终于彻底取代了传统的羊皮和埃及纸莎草纸等,此后纸便逐步流传到全世界。

    再往前的造纸术是在公元七世纪经过朝鲜传入日本,八世纪中叶经中亚传到阿拉伯。阿拉伯纸大批生产以后,就不断向欧洲各国输出,于是造纸术也随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那么造纸术的原初在中国。过程是公元前两世纪的麻纸,尔后是有名的蔡侯纸,其后是历代的改进和品种的翻新。

    再往前是简牍c缣帛,续之石鼓文c继之是金文,然后我们看到了一堆龟甲和兽骨——这是甲骨文。

    在国外是石刻c泥板文书。

    时间再次往后飞逝直至抵达终点——4万年前,我们看到的是一组岩画。在世界各地,都有各种动物或者攻击动物的人,或弓箭c或木矛c或硬棒。最典型的动物是鹿。

    那么,长着锐利叉角的鹿面前发生了什么?

    昏黄的篝火前一群原始人在跳着舞蹈,呢喃中唱着什么,闪动间人影鹿影交相辉映。

    一个老人指着那些岩画对旁边的孩子说着什么,一个壮汉走过来挥着木矛拍着胸膛激动地吹嘘着什么。

    这些构成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这是知识以及知识的传授。

    这说明在人类的史前时代,知识诞生了!

    2c知心的故事

    岩画——这些简单苍茫的古代实物说明,在远古知识的诞生过程。

    简陋的画笔c粗糙的手法c蒙昧的人类,却已经具备知识的典型特征:表征c可重复c可转移

    知识简单拆分为知和识。知是知道c了解,能够辨别区分事物,比如:原始人能够区分鹿这个动物;识是理解事物规律,比如:原始人能够理解鹿特点,使它可以被顺利捕捉。那些岩画虽然不是文字,却代表着知识,甚至代表着文字的雏形,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起源。

    这之后人类发生了什么?

    时间节点:浙江余姚,王阳明故居寿山堂,正门上匾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