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39章 ,战前会议(第2/3页)  1908大军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是吴绍霆与集团军司令部在暗中操作,因此中下阶层的军官们并没有非常清楚的概念,如今该准备的工作早已准备完毕,转眼之间就是要开战了,中间缺乏一些必要的过渡和衔接,自然有所不适应。

    会场并没有爆发出议论声,因为在场的都是军职身份,他们明白什么是纪律。

    吴绍霆停顿了片刻,接着说道:“中日决战关乎国本,在座诸位都将是参与此次大战的核心成员,我们大中华一定要奠定亚洲强国的基础,一雪甲午战争前耻。虽然之前的外交一直曲曲折折,但亚洲战略从一开始就已经交代下去,在座诸位亦都是中华军人,理应拿出专业的精神来应对此次开战。”

    这番话算是给那些感到唐突的军官们一番鼓舞了,随后他请出蔡锷来进一步说明对日开战的战略部署。蔡锷没有急着站起来讲话,他吩咐一旁的侍从官将中朝边境的地形图挂好,为了方便全会场都看清楚地图上的指示,这份地图是特制的大型挂图。

    “目前,我们北方第一集团的主力部队基本上都聚集在奉天省与朝鲜交界的地区,主要战略进攻点是在丹东,由三十四师和三十七师驻扎,正如元首所说,他们也将担任首要进攻的任务。此外三十三师和三十五师驻扎在吉林省临江县北部,在丹东的突出部作战开始后,三十三师、三十五师会在之后的一个小时内投入作战。三十八师目前还没有完全到达指定位置,后勤部队和一部分后续兵力还在运输途中,他们的集合点是在延边,预计两天后能完成所有整顿工作,也就是说在六月六日才能投入作战。最后要说的是三十六师,目前驻扎在白山一代,担任整个战线的预备部队。”

    蔡锷不疾不徐的将整个北方第一集团军的部署情况做了交代,在场的不少军官其实是知道这些内容的,只不过为了让国防部的文职人员更容易了解大局情况,所以才简单的汇总了一遍。大型地图上,每个师的驻扎位置都标记的清清楚楚,包括后勤交通线、物资据点和假设的进攻路线等等。

    “根据我们情报单位搜集的资料,截至今日*已经在朝鲜集合了四个师团以及五个旅团的兵力,分别是原驻朝鲜的第十六师团、第十七师团,已经从台湾紧急调集过来的第七师团和第十师团的两个旅团,以及新编第十九师团的两个旅团、第二十师团的一个旅团。估测总兵力在十二万以上,而且后续的兵力仍然在源源不断的动员之中。不过*要想完成所有战前的兵力动员,最起码还要等一个半月之后。”蔡锷接着说道。

    在场众人认真的听着蔡锷的介绍,即便中华民国在军事上的准备比*人提前一段时间,可是这一场战斗毕竟是发生在异国他乡,地理环境上会有很严重的影响。早在明朝时期协助朝鲜抗倭的战争中,明朝军队就因为地理生疏的缘故而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这一点自然要多加注意。

    这时,蔡锷拿起了指挥鞭,在地图上一边指点着,一边继续说道:“*参谋本部显然不会天真的将希望寄托在双五协定上,或者说早在二月份我们中国发生外交危机时,朝鲜方面早已开始进行积极的军事部署。第十六师团已经从汉城紧急调往中朝边境的新义州,第十七师团也从平壤抵达江界,而从台湾征调至朝鲜的第七师团,在五天前业已开始行动,从平壤的集合点奔赴惠山驻防。目前压在中朝边境的日军就是这三个师团。”

    新义州与丹东几乎仅仅是一江之隔,目前驻扎在丹东的三十四师通过望远镜就能看到鸭绿江对面的日军阵地。而新义州也是整个朝鲜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历经几百年的中朝来往,使得这个没有铁轨的城镇依然繁荣,成为中朝贸易之间一个重要的接头点。而江界则是中朝铁路衔接的地方,中*队要想彻底深入朝鲜腹地,此处便是必争之地。至于惠山是依靠在长白山山脉一处地势偏高的城镇,具有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