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37章 ,日本福冈(第2/3页)  1908大军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谦家任塾师,为王赏识。得王赞助,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留学日本成城学校,毕业后,进入陆军士官学校步科工兵班,学习刻苦,成绩优秀。毕业时与蒋方震、蔡锷同列前三名。次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

    张孝准回国后,入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幕,又经过徐世昌的保送,远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四年,除精通日语外,还懂德语、英语,在当时留学生中颇不多见。

    “陆士三杰”之中,张孝准的名声远远没有蔡锷、蒋百里之大,但是论起才学张孝准绝不在蔡锷、蒋百里之下,只可惜张孝准早年没有像蔡锷那样大展拳脚,又因为英年早逝而未曾赶上抗日战场上建功立业,因此才在历史上甚为低调。

    当年陆军士官学校第九期步兵科毕业生有日本人三百余人,中国留学生四名,泰国等国留学生若干名。然而第一名被中国留学生蒋百里拿了,天皇的赐刀也归中国。日本史官普遍感到颜面尽失,谁知接着宣布第二名还是中国学员蔡锷。在宣布第三名之前日本方面特意先检查一下,不幸这次的结果依旧是中国人,正是张孝淮。

    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发布官伏见宫亲王,惶恐之下感觉无法象天皇交待,临时从后面换了一个日本学生作第三名,然而前四名日本人不过半也尴尬,不得不又增加一个日本学生作第四名,张孝淮被迫定为第五。

    值得一提的是,增加的两个日本士官一个名叫荒木贞夫,是后来的日本陆军大将、陆相,同时也是侵华战争甲级战犯。另外一个名叫真崎甚三郎,是后来的台湾总督,陆军大将,二二六事变的幕后黑手。

    自二次革命失败之后,张孝准遭到北洋政府通缉与黄兴一起东渡日本避难,虽然期间黄兴曾邀请张孝准一起返回国内,只是恰好妻子身体不适,因此只能留在日本照料家人。这一留就是一年多,无奈没有遇到好时机回国谋事。直到蔡锷东渡日本治病,广东方面特意联络了在日本的中国同胞接应,张孝准这才以同窗的身份与蔡锷见面,这段时间一直负责蔡锷与国内的联络工作。

    “何止是大局已定!”此时,他欣喜万分的笑着说道,一边说着一边把手里的电报递到蔡锷手里,“这是执政官办公厅发来的电报,北洋已经投降了,南北总算一统了。下个月月初会定都南京,十月中旬差不多就该大选了。”

    蔡锷接过电报,一字一句的仔细看过,虽然这是一份难得的好消息,可是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有一股叹息。北洋虽然投降了,南北虽然也统一了,可是中国真的自此强大起来了吗?他楞了半晌,随后还是露出一个笑容,感叹道:“没想到我东渡日本短短两个月,国内的变化竟如此之大。当初临行时,吴执政还跟我说,期盼我回国之后给北洋最后一击,现在看来是没有这个必要了。”

    张孝准叹道:“战争终归是劳民伤财的坏事,我等虽身为军人,但军人的天职并非是发动战争。国内得以平定是万民共嘱之幸事,将军哪怕没有硝烟战场的用武之地,可国内久经战乱正是百废待兴之时,相信还有更广阔的‘战场’待君以归。”

    蔡锷颔首笑道:“你说的没错,看来我们要尽快安排回国的准备了。”

    这时,小凤仙站起身来,表情略有一些变化,说道:“张先生也还没吃早餐吧?我顺便也为张先生送一些过来吧。”她脸上虽然还带着笑容,不过笑容中仿佛有一些与先前不太一样的地方。

    蔡锷似有察觉,不过却没有询问。张孝准还在顾国内安定的欣喜,他客气的说道:“其实我已经吃过了,但是现在心情大好,胃口也跟着好了起来,倒是想再吃一些。有劳了。”

    小凤仙欠了欠身,然后离开了病房。

    张孝准走到蔡锷面前,感叹的说道:“自大革命之后,我中华民国历经数年的苦难,令无数仁人志士堪忧揪心,好在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