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6章 酝酿声势(第2/3页)  1908大军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政期间所有领导人,如吴佩孚、张作霖等,在战场上一副铁面彪悍的面孔,但面对教育人士时都会拿出一副卑微自矜的态度。这也是为什么军阀混战年代的学府,要比几十年后和平安定时期更能培养人才、国际地位更高的原因。

    严复对北洋派的中央政府显然并没有太大的反感,他这个前清跨度而来的老书生,一直有北洋政府的关照,自然不知天下局势的细微。

    不过岑春渲还是从严复的话中得到关键消息,不得不承认严复所说吴绍霆革命与蒙古叛乱在实质上异曲同工。不过外界在大体上的认识,还是以为吴绍霆的革命是为了国家,而蒙古的叛乱是真正*中国。严复这句话给了他一个提示,那就是吴绍霆反抗北洋政府并没有完全获得人心。

    “几道兄所言极是,真正是一针见血呀。”他感叹的说道。

    “诚实的说,吴将军这次倡导的革命并不是*之举,反而让原本可以安定的国家陷入内战的困境,更严重的是,吴将军一省督军岂能违悖法统领袖?这可是大逆不道呀。所以,吴将军所谓革命已经是‘错’的。”严复振振有词的接着说道。

    岑春渲微微点了点头,没有打断严复的话。

    “而大总统阁下已然是法统领袖,追朔到孙逸仙讨伐大总统的原因,应是发生在上海的宋教仁先生遇刺案,这件事前因后果似与中央政府有关,单凭上海方面的片面证据,却无法说明是袁大总统暗中所为,但既然牵连到中央政府,多多少少都是有*内幕。幸而宋先生安然无恙,不然这可真是国之哀伤。”严复又说道。

    “此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啊。”岑春渲不置可否的插了一句话。

    “不管大总统是否有有关系,但大总统位高权重,却偏偏容不下异议,这才导致了宋先生遇刺案的发生。大总统理应秉公执法,实事求是,并以仁义豁达的心怀处理国内敏感的*事务。只可惜大总统出身武夫,难免不会有武夫*的一面。这恰恰是大总统之错所在。”严复不疾不徐的说完了自己的看法,他的表情不卑不喜,不以自己的观点感到信服,也不为自己的观点感到不确。

    岑春渲听完了严复的话,心中暗暗叹息:果然还是读书人之见,说来说去都听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不过既然他早有预料,自然不会对严复的话感到失望,淡然沉吟一声之后说道:“几道兄所言果然让人耳目一新,以几道兄在学界的声威,这番言论足以表率典范了。”

    严复轻笑道:“不过是书生之谈,诚实的说,复对国家*不甚上心,不过国家一统、天下太平的理想还是与常人一般。广东的战事打到现在也有半年之久,何苦还要让黎明百姓继续遭这个罪呢?”

    岑春渲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跟严复谈了这么久,这句话总算是自己想要听的,他赞叹道:“几道有这样置身事外、心系事内的态度,真正是做到了举重若轻的境界。”

    严复笑道:“云阶兄言笑了。复只是了解自己,既然自己无能无力关心的事,也只能听之任之、顺其自然了。”

    岑春渲又说道:“在下倒是有一件事欲求几道兄施以援手。当然,这件事也绝不会难为几道兄,只希望几道兄能将今*我所谈做成文章,择日刊发在报刊上。毕竟和平是咱们中国目前最为迫切之事,哪怕抛开所有*影响,和平只不过是一个中国人发自内心的愿望罢了,还请几道兄答应。”

    严复对*没有任何敏感和经验,他自然不知道岑春渲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只当是岑春渲想要利用自己的名声来呼吁和平。他是尊重中央政府的地位,同时也很同情南方革命阵营,所以谋求和平统一的想法是真实发自内心。当即,他只作了片刻犹豫,遂点头说道:“云阶兄也是为和平而长途跋涉北上,既然如此,复没有理由推辞,今明两天稍作整理,便应了云阶兄的心愿,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