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四章 咱们一起造新城(第1/3页)  春秋小领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四章 咱们一起造新城

    荀罂含糊的说赵武在布设前哨基地——实际上晋国的君臣都明白,赵武所谓的布设前哨基地,就是派出自己的屯垦队伍,对戎人的领土进行蚕食。这种扩大本国领土的行为是受到晋国君臣默认与鼓励的,所以晋国君臣之间的对答回避了那些敏感字眼,含糊其辞的将之称为“前哨基地”。

    悼公对赵武的行动很感兴趣,他着急的问:“这么说来,甲氏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治安秩序了?”

    荀罂点了点头:“新军佐(赵武)没有动用国家力量,仅仅带领自己的家族私兵与一千骑警队在甲氏南部打了几仗,歼灭了甲氏第二大匪帮寇髯,如今狄胡的队伍已经逃亡赤狄,估计今年不会再来骚扰。如此一来,君上又得了三千里的土地。”

    悼公笑了,他毕竟是个小孩子,听说自己凭空增加了三千里的地,显得很兴奋:“看来,得到土地不光有硬攻硬打这一个手段,武子仅仅靠几个屯垦点,就把甲氏整个吞并,我回头也要学学这种手段——甲氏北部需设立一座大城,我从旧都绛与冀迁移部分人口过去,另筑新城,元帅认为时机得当吗?”

    韩厥显然对这件事也有通盘的考虑,他回答:“在甲氏北部修筑一座大城,我们可以逐步把潞氏纳入囊中,如此一来,等于把当初甲氏与潞氏两个小国的领土全部纳入囊中。这岂是扩地三千里?怕有万里之广,如此一来,国君想封赏功臣也有了资本。”

    悼公应声响应:“小武哥的家臣齐策在吗?我曾听说他们详细勘定过整个甲氏、潞氏的土地,制定过一份百年殖民计划,计划中,他在所有适合屯垦的水源地附近都要建筑新城……韩伯不妨问问齐策,把那份地图要过来,就在小武预先确定的囤殖点上,我们着手封赏功臣。”

    悼公的哥哥厉公就是因为国内已经没有新领土赏赐功臣,从而激化了国中的矛盾,自己丢了性命。年轻的悼公不想重蹈哥哥的覆辙,现在有了这份土地,悼公立刻不客气的拿了过来,开始犒劳那些出战的有功之臣……当然,按照“封建”惯例,赵武有权最先挑选其中最肥沃的土地。

    此时,在霍城以北,肥沃的太原盆地上,赵武的大军正在行进。

    正是秋播季节,赵氏为这次垦殖动用了最庞大的力量,三千名全副武装的骑兵走在队伍最前头,其后尾随的是浩浩荡荡的民间屯殖大军,这些囤殖队伍里既有赵城新释放的仆人,也有霍城的小军官——凡是有能力购买十名以上仆人的武士,也都驱赶着自己的家奴,加入到屯垦大军中。

    积累了两年开荒经验的赵氏已经轻车熟路,北出霍城五十里开始,屯殖队伍就以两个“两”为一个屯殖单位,就地驻扎起来。

    一个“两”为七十五人,两个“两”是一百五十人。这一百五十人以家庭为单位,组成了一百五十户的小村落,每个村落间距两里,纵横散布在整个汾河两岸……等所有的屯垦队伍全部驻扎下来,赵武的大军也在屯殖点最北端就地驻扎。

    此刻,如果从空中俯视下来,就可以看到那些星罗棋布的囤殖点成网格状分散在田野上,每四个屯殖点构成一个方方正正的“井”字——这就是春秋时代的“井田制”。

    在这些屯殖点的前方,是赵氏强大的武装集团,式的“阡陌”出现在太原盆地上,“井田制”也初次来到了这片土地。

    “阡陌”构建成功后,在城外施工的土方组开始在阡陌的间隙里修建农田。此时,后方的物资补充也上来了,后续到达的屯垦家眷们开始在农田里播下了第一粒种子,秋播开始了……

    韩起一天天看着赵武的士兵完成的屯垦,他眼前这片土地每天都在变化,等到第三十日,一座新城已经出现在韩起眼前——这就是赵武期望的太原城。

    这座城市的城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