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章 25大宋军队(第1/2页)  我就是大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当当当当当当。”全国各地的城墙上,都贴上了告示。

    庐州,是包拯的故乡,高丽太子案刚刚过去,包拯成了庐州的名人,出门都得在脸上遮上一块布,免得被人认出来。

    今天是上学的日子,包拯也是抱着几本书向学院走去,刚走至半路便看到一名身穿锦衣的男子骑着一匹快马,快速朝府衙而去。

    包拯奇怪的看了两眼,接着朝学院走去,还没走到学院,那名锦衣男子在公孙府尹的带领下快步朝这边走来,看样子公孙府尹对这名男子还十分恭敬,或者说巴结。

    一行人朝城墙走去,包拯还有一些庐州的百姓也好奇的跟在后面。

    走到城墙边,锦衣男子拿出几张告示递给衙役,几个衙役快速的贴在了墙上,然后又去其他地方贴告示去了。

    包拯看向了告示,很简单,就是说今年的科考,除了考四书五经之外,另考三题,皇上亲自出题,一如何以法治国。二如何加强边军战力。三如何惩治贪腐。众考生现在皆可思考这三道题目,考试时给出答案,回答优异者破格录取为官。

    “看来皇上有意要提拔一批实干的人才啊!”包拯有感而发道。

    “哦?有见识。”锦衣男子点了点头:“看你的穿着也是一名士子,叫什么名字?”

    “学生包拯。”包拯行了一礼说道。

    “你就是包拯?啊对,八贤王跟我说过,你皮肤去碳,头顶有一道月牙。”锦衣男子拍了拍自己的脑门:“看我这脑子,八贤王托我给你带来了一封信。”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了包拯。

    这下,周围所有人看包拯的眼神都不一样了,羡慕,嫉妒,贪婪,包拯看了看周围。

    “多谢。”包拯抱拳道完谢,一溜烟跑了出去。

    刚去到学院,就看到一群学生正往外赶,为首的正是公孙策。

    “公孙策你们这是去哪?”包拯问道。

    公孙策道:“有人来报信,说贴出了告示,今年的科举科目有变,我们正要去看看。”

    “那不上课了吗?”

    “院长说了,放假一天,老师们也要根据科考的科目改变科目。”

    “公孙策快走吧,再不走就挤不进去了。”一个学生提醒道。

    “走,包拯你也快点。”公孙策说了一声快步跑了出去。

    “哎。”包拯摇了摇头,向青天药庐走去,一路上看到不少士子在交谈告示上那三个问题。

    回到药庐,包妈妈好像上山采药去了。

    包拯坐到院子里,拆开了八贤王给他的信,信封一开,一张银票掉落了下来,包拯捡起银票打开一看,整整五百两。

    小心翼翼的放下银票,包拯看起了信,信的内容跟简单。

    八贤王把高丽太子案的详情告诉了皇上,皇上很欣赏包拯,得知包拯家境贫寒,特意赏赐给他五百两银票,只要包拯在这次科举中成绩不错,那皇上当有重用,另外告知包拯多学习一些实用的知识。

    银票是侯振给的吗,还真是,毕竟包青天的大名,那是如雷贯耳。少年包青天那也是聪慧异常,早点重用,也好给侯振卸下一点担子。

    开封府,hn府,颍昌府,应天府,大名府,开德府,河间府,真定府,太原府,隆德府,京兆府,延安府,河中府,凤翔府,潼川府,兴元府,江陵府,云中府,燕山府。各路各府的学子都因为此告示学习起了实务。

    在这件事上,儒家造成的阻碍很小,不是他们不想,而是怕,害怕被杀,这些大儒们不比普通学子,他们已经知道了皇宫发生的事,满朝文武,一多半都被抓了,能活着的估计没有多少,庞太师意图造反,被杀。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严宽已经派遣禁军奔赴各地,只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