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章 悲者苏醒心中恨 泪洒晓天弃人飞(第1/4页)  海蜇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初春的早晨,东南风呼呼的刮着,寒冬虽然已经过去,赤裸裸的树枝还在寒风中摇摆。田野里的麦苗和小草正在苏醒,长长的人字形雁群咯咯叫着飞过海蜇湾,向北去了。

    这天一大早,李德芳家就忙起来了。李嫂和李红提着一大桶熟面条,挨家挨户地送喜事面。李德芳和李强在忙着贴对联,特别是影北墙上那个大喜字更引人注目。有人问李德芳:“怎么选这个日子?”李德芳说:“是小梅选的,她说头年结婚,过年到这儿,怕她娘一个人在家寂寞,才选了这个日子。”

    结婚仪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仪式,在过去,特别是用轿子接新娘的时代,都是下午新郎新娘入洞房。特别是用两乘轿子娶亲,新郎要对岳父母行三拜九叩的大礼,要在岳父母家吃了中午饭才能把新娘接走。

    罩头红,这东西不能要,它是一种害死人的东西,在旧社会新郎新娘不入洞房不能见面。入了洞房,新郎要把罩头红揭开才能见到新娘的真面貌。新娘到家下轿要踏火盆,说是要烧掉从娘家带来的晦气,进门要迈鞍子说是新娘进门一世平安,通过新娘迈鞍子的脚步看先生男孩还是女孩。轿子从娘家一出发,娘家就端一盆水泼出去,这叫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

    在文革时期,什么都没有了。说是破旧立新。新娘到了院子里,唱两首时兴的歌或者跳一段忠字舞就入洞房了。真是简单的很。

    这天,大约十点钟,郭平开着拖拉机。车头上系着大红花有脸盆那么大。这大红花是用红绸子被面扎成的,拖拉机到了李家庄北头老柳树下,李强李红和刘秀早已在这里等候多时了。于梅娟子和二嫚下了拖拉机,郭平点上一挂鞭炮,鞭炮噼里啪啦响了一阵,大街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李强胸前戴着一朵大红花,拉着于梅的手往李德芳家走着。

    李德芳家早在院子里摆好了三抽桌,桌子前面系着一块红布围着,桌面上两支蜡烛,三根香,十个饽饽在两旁。两把椅子放在桌子后面,杜升田是司仪,李强领着于梅进了院,杜升田就领着他俩拜堂。李德芳和李嫂端端正正坐在椅子上拜完了堂,李嫂又撒烟又撒糖,院子里挤满了人。人们只顾着抢糖看热闹,却没人注意到桂芳偷偷溜进新房坐在炕头上。

    拜堂完毕,李强领着于梅往新房走,桂芳下了炕屁股顶在门上,李强用力推门,桂芳就撞在了西山墙上,她回过头来把于梅往外推,“去去去,这是我的新房”满屋看热闹的人都愣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李德芳和李嫂遵守着老规矩,公公婆婆不能进儿媳的新房。李红不管那一套,拽着桂芳就往外拖,一下子把桂芳拖到了院子正中央。李嫂跟着桂芳出了门。桂芳掏出一张红纸对着李嫂说:“你看看,这媒柬不管用了?俺俩的婚事还没完,我还没死,你怎么能替我娶新娘。”桂芳越说越生气,把那张红纸甩在李嫂脸上。李嫂捡起红纸一看,就是那张媒柬。她一边撕一边说:“我叫你自由,我叫你自由。”李嫂把媒柬撕得粉碎,扔到炉子里,纸灰伴着火光,随着一阵烟飘向空中。李红和刘秀推着桂芳往外走,一直推出大门外,李红气呼呼地闩上了门。屋内于梅气得掉眼泪,气得李强直骂娘。

    桂芳踉踉跄跄回到家里,进屋坐在炕沿上。她低着头,想着李强和于梅顺利的结了婚,她想了很多很多事情,这两年来,她和李强的事,一出一出的,一样一样的都展现在自己眼前。想想过去,看看现在,又想想未来,她越想越乱,越乱越想

    于梅和李强结了婚,完成了于大娘的一大心事。然而宋才忠的心事更大了。他看着于大娘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心里很难受。他想起本村的刘老汉。刘老汉是个踏踏实实的好干部,五八年刮起一阵吹牛皮的浮夸风,他跟不上形势被拔了白旗,打成右派,成了“四类分子”,他都没倒下。他有三个儿子,老伴去世得早,三个儿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