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4章 才须学也(续)(第1/2页)  我曾流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那些年,教师不是公家人,是农民,不过不种地,依靠教孩子挣工分吃饭。学校距离我家有三里多路,每天早晨和孩子一块走学校,教一天书,下午孩子放学回家,我也就跟着回家,回到家里就备课批改作业,也学习,那时候就喜欢看书,什么书都看,总认为能看书是一种幸福。那个时候,最缺少的就是书籍!”

    “那时候,大家都过得穷,买书是根本不可能的,乡上有个借阅室,我就是那里的常客,每个周末都要光顾一次,好多书都是那个时候读的,文化功底也都是在那个时候奠定的,至今想来真的很有意思。学习,总有派上用场的一天,当初的努力,对后来的影响很大!”

    “那个时候,物质是很贫乏,但人们的精神可嘉,现在的人都不重视阅读了,这实在是不大好的现象。”一个看起来三十多岁的青年人说。

    “就是,饭可以吃的差一点,衣服可以穿的旧一点,但书一定要好好地读,刻苦地读,让读书成为终生的习惯,才是应有的生活状态。读书的好处非常多,当时会感觉不到,后来慢慢就会体会到。你当年就是好读书,现在不是干的很好嘛!这就是最生动的事例,平时好多学生都在玩耍,而你总挤时间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当初有些老师不赞成这种做法,认为读课外书影响学习。可你不仅没有影响学习,而且学的还不错。”

    他们全都说些我们不大感兴趣的话,我们听着听着就感到有点迷糊。尤其是他偶尔说出什么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给他的儿子写到:“才须学也,学须静也,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这样听下去实在乏味,对于我们简直是一种折磨。他们自己的事情,我们何必在意呢?走的远一点,才能耳不听心不烦。

    我们几个走到另外的一个角落,沐浴在阳光之中,感到岁月就那样静静地从身边流淌着。关于学习和读书的问题,我也有一些深刻的记忆,比主人和他学生讨论的更加直接,也更加明了。

    山里人,能断文识字的人很少,许多人连伟大领袖所说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都说不准确,更不要说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了,于是他们就用最直白的话教育孩子:“不好好念书,就回家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修理地球了。”

    苦口婆心地讲述,效果不是很理想,于是就在艰辛的劳动中体会“黄金屋”、“颜如玉”根本不会在山里的几亩贫瘠的土地上变成现实,“修理地球”的辛苦和艰难也是刻骨铭心的。于是一些年轻人在农活干的腰酸背痛苦不堪言之后,才痛定思痛痛下决心刻苦学习,最后依靠读书走出了大山,走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光明大道。

    “铁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作为人,不学习怎么能行呢?他们生存的竞争非常激烈,不学习,没有才华和本领,注定生活不好!哪像我们,运气好了,一辈子就无忧无虑,运气不好,就四处流浪。在这个世界上生活,都有难处!”康乃馨突然大发感慨,打断了我的思路。

    “怎么能不难!我也看过动物方面的电视专题片,它们为了活下去,几乎要拼搏到最后一口气!人类要自强,要生活的好一点,也必须努力,天上不会掉馅饼,幸福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不努力他们同样过不上好日子。”我随便地说着,就想起山里的一个青年,顺便也就讲给他们几个听。

    我曾经生活的山里农村,条件艰苦的不一般,凡事外地人,进到山里,就感到太苦了,总认为不适合人类生存。可他们几乎不知道山里的年轻人都很不错,都很优秀,就连当初读书不成的许多人后来也走上了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那个青年的故事在山里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读完初中,因为家里太穷,他的父亲就让他回家放羊。原本胸怀梦想的他,还想着上高中考大学,可谁知残酷的现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