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往梦寐的招贤馆(第2/4页)  春秋学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奇。”

    公孙鞅也郁闷地放下手中法典,愁眉不展道:“这事还要从上次负笈游学的时候说起,当时我们在街边遇见了一个专门给人牵线的媒婆红娘,她瞧见褒姒的样子不错,就上前问她是否待字闺中,家中是否有婚约,结果褒姒直接说她已经嫁给我了,而我觉得褒姒这话对于一个女孩来说实在有损名声,就向那媒婆红娘说了实情,然后媒婆就要了褒姒的住址,隔三差五领着乡里到了婚配年龄的小子要与褒姒‘对对眼’然后不知道怎么的,褒姒就开始和我置气了,甚至有时候在出任务的时候都蛮不讲理,不顾大局,又给我说了一通后,她就好像彻底生气了”

    惠施听后,没有急着回答,而是望了一眼庄休,问道:“庄休,你怎么看?”

    庄休摆出深思熟虑的样子,一会后说道:“这媒婆太没有眼力见了。”

    “然后呢?”惠施追问道,

    “没了。”

    “没了?”

    “没了。”

    惠施以手扶额,长叹一声后,说道:“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我也是饱读各种言情书籍,所以下面我要给你们讲一个流传了许久的故事。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你们听说过吗?”

    庄休点点头,回道:“听过,就是那一心为公、舍小家全大家的无私奉献的劳动楷模。”

    惠施拜拜手,一脸不耐道:“这种正史上的字就不用背给我听了。今天我给你说说野史上是怎么记载‘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的。”

    “大禹,数艺人也,修为不高,但精通天文地理及各种算筹,是当年数艺的翘楚,所以被派去治理大河,但因为治理大河是一项繁琐巨大的工程,所以禹常常忙得夜不归宿,时常在外勘察大河地形,也因此冷落了家中的妻子。于是,在某一日,禹的妻子向禹抱怨道,‘你要是再三天两头的不回家,就永远也别回家了!’结果一代数艺奇才,却没能读懂妻子话中深意,而误以为妻子时厌倦、厌恶他了,后再过家门时就流传出了‘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样的典故”

    公孙鞅皱了皱眉,这个野史中的大禹的形象与正史相比可谓是一落千丈,他多少有些难以接受,就对惠施说道:“这野史当真不得。”

    惠施耸耸肩,说道:“这野史真伪我没兴趣分辨,它也不是我要说的原意,我今日说这个,完全是想用这个故事来点醒你们两人不解风月,不懂女人心的榆木疙瘩!褒姒在遇见媒婆时,谎称已嫁与你,就是想用你来挡住媒婆的骚扰,可你偏偏这个时候讲究什么女子名声、什么君子不诳,给媒婆说了实话,你有没有想过,褒姒当时有多难堪,之后有遭受了媒婆多少的骚扰?”

    公孙鞅终究不是愚人,经过惠施这么一点拨,他就立即反应了过来自己的不当之处,可知错不代表愿意轻易认错,他依旧倔强道:“我怎么知道这些东西,她有不和我说”

    惠施来了兴趣,坐到公孙鞅的床边说道:“都说伴君如伴虎,君意难测,现在连一个小女生的心思都揣摩不透,要是让你去王朝时代去侍奉君王,我估计你一天就得砍一百个脑袋。”

    公孙鞅盘起腿,正襟危坐道:“就算前面是我不对,可后面她也不能蛮不讲理,耽误大家负笈游学的任务吧?”

    惠施往前伏了点身子,拍了拍公孙鞅的肩膀道:“以前和女生讲道理的人因为找不到老婆,所以都绝迹了,我觉得你再这么执‘迷’不悟下去,公孙家到你这一代也算气数已尽了。”

    公孙鞅心中清楚理解惠施的话,但心里还是执拗地认为自己没错,还反复强调自己没错。

    惠施摇摇头,对倔脾气的公孙鞅说道:“我知道你没错,但很多时候事情是很难分对错的,况且你们法家不也有一句‘法外容情’吗?这句话不也说明了很多时候不能用太过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