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96 复社(第1/2页)  替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过再怎么口水战,有一点是无论如何都跑不掉的。那就是扳倒,甚至除掉竞争对手都要通过大明最高统治者,崇祯皇帝的手。

    正因如此,崇祯皇帝的耳边,几乎是无时无刻都有人给他灌输他们想灌输的内容,说这个道那个,理由一堆一堆的。谁都能说出个一二三,谁都能拿出一些对方的黑材料。

    如果一个人的耳朵边时刻都有一只苍蝇在嗡嗡嗡,不,是一群,一群苍蝇在嗡嗡嗡。而且这些苍蝇还不是一般的苍蝇,都是有文化有水平擅长忽悠,嘴皮子一流的苍蝇,就算再沉稳的人,恐怕也会被说得心浮气躁,从而丧失了自己的判断力。

    如果是一般情况下,一般皇帝可能会把这些事情先撂到一边不处理,对于那些苍蝇也可以避而不见,躲在后宫先落个清静醒醒脑子再说。

    可崇祯皇帝却又不是一般的皇帝,他一心急于挽大厦之将倾,中兴大明,为此晚睡早起,所有的心思都扑在了政事上。让他避在后宫静静心,这实在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偏偏他以前只是一个藩王,虽说不至于没文化不识字,可让他去对付、去分辨那些成精了的苍蝇,哪些是真正公忠体国、一心为国为民,哪些是夹带私心、一心只想往上爬而后为自己、为家族谋福利,还真是难为了他。

    要说崇祯皇帝不聪明吧,这也不是。在有目标的情况下,比如知道魏忠贤是他敌人的时候,他知道怎么对付。但眼下这种情况,他还硬着头皮上,最终倒霉的,还终归是他自己,还有他的大明江山和天下无辜的老百姓。

    在这场口水战中,担任兵部尚书的张凤翼首先顶不住,为勤王军的事情背锅而去职。并永不录用离开朝堂。

    勤王军的统帅孙承宗是一个有本事。又有眼色的老人,他知道自己在这场口水战中肯定躲不开,干脆自己上书说年事已大,对于兵事力不从心。要求告老还乡。

    不过他一直在对抗建虏的第一线,又在军中威望很高。崇祯皇帝虽然被忽悠,却多少还是认识一点的,一直留中不处理。

    而大明首辅周延儒作为主要的当政者。自然也是斗争的焦点。不过他却在这场口水战中一直坚挺着,底下的官员被处理了不少。他还是没事。

    这一切,不但是他在朝中有同盟,更因为他有一个好学生。崇祯四年进士,授庶吉士的张溥。

    这个张溥。有另外一重身份,就是明末最为有名的复社领袖之一。

    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凭借着复社。拉帮结派,使得官宦子弟莫不以进复社为荣。张溥以此为基础,运用他的影响力,甚至达到了左右最为科举的程度,被人称为“民间皇帝”。

    此时的复社,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已经初步显露出了狰狞,让张溥得以保着周延儒。

    不过到了崇祯四年冬,将近过年的时候,平素默不作声的温体仁忽然上本,只列举事项,言结党之实。

    朝廷上吵成那么激烈,对立的两派很是明显,经过温体仁一点拨,当即让崇祯皇帝大为忌惮,也让这场党争暂时告了一个段落。

    首辅周延儒黯然离职,回江南去休养;首辅的位置,出乎意料地落到了之前不声不响的温体仁手中。而勤王军统帅孙承宗的告老还乡奏章,也因为疑是周党一员而准奏。不过崇祯皇帝对于兵事还是比较在心,最终是准了孙承宗在奏章中保荐的洪承畴接替勤王军统帅一职。

    温体仁上台之后,因为觉察到了复社的能量,便想着法子要对付。不过复社受官宦子弟追捧,几乎是官场关系网络中的巨无霸,就算是首辅,也不是说对付就能对付的。

    为此,他授意其弟温育仁和吴炳写了本绿牡丹传奇,让人四下演出,揭露讽刺了假名士的欺骗行径,揭露了科场考试的种种弊端。

    不过张溥等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