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3/3页)  大魏王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地,血流成河,大群的乌鸦在天空盘旋飞舞,它们被鼓声和喊杀声所惊,不停的飞舞不敢降落下来,过了很久之后,才逐渐飞到远方去了。

    李国瑞和岳峙等人亦到前军地方观察战场,整个战场还算是势均力敌的相峙阶段,对两支强军来说,装备,组织,经验,人数,将领的能力都相差不多,双方又都有会战击败对方的欲望,战事打成这样就并不怪了。

    历史上很多有决定性质的大战,比如昆阳之战,赤壁之战,项羽的背水一战,均是在短短瞬间就分出了胜负,是因为失败的一方未料到胜者一方会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也是对自己一方的实力有所高估,结果就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惨败。

    势均力敌,战事旷日持久的战事自然是也有,著名的长平之战,看似是赵括领兵后就惨败了,其实从秦赵两军互相攻击,在长平对峙,交战,从骑战到车战,到普通步卒间的战事,在赵括上任前就打了不知道多少场,双方均是战国强国,赵军和秦军也是强军,两者之间的战事持续了一年以上,可想而知在战场上爆发过多少次势均力敌的战事,双方的将领又为此殚精竭虑,付出了多少的心血。

    面对同样精锐敢死的赵军,秦军的统帅就算是赫赫有名的战神白起,仍然只能在廉颇的坚壁面前无计可施。

    长平之战打到后期,直接便是两国国力的体现,秦国也是为此战竭尽全力,战后很多年都没有缓过劲来,更不要说趁机灭赵国了。而赵国就更惨了,一直到秦灭六国,赵国都没有恢复元气,长平之战,赵国是不仅损失了一代男子壮丁,更是拼光了国力!

    赵括上任时,赵国其实是已经在总体战上撑不下去了,也就是先秦时期的古典军国主义可以支持几十万人打这么久,后世的明清时期反而是办不到了,就算赵国以举国之力支持,到廉颇卸任时其实就是赵国撑不住了,不把赵括这种有冲劲的青年将领放出来殊死一拼,赵国也是死定了,毫无机会。否则真当赵王君臣是傻的,放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将领去统率四十万人的举国之兵?

    在李国瑞和岳峙眼中,眼下的战场情形相当正常。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