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九章 提点(第3/5页)  大魏王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必要了。

    至于齐王,则徐子先做的一切只是锦上添花,毕竟搅动风云还是搅动,说难听点就是一根搅屎棍子,再搅和又有何益?不得真正结果,无非就是捣乱生事罢了。

    果然,在书房的齐王看到徐子先时,其脸上神色相当无奈,就象是叔执辈见了调皮捣蛋的后辈一样。

    徐子先反而是心中一暖,在前世齐王表露出来的关心相当有限,而且齐王很快出事,甚至福州府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那一切叫徐子先目眩神迷,而他压根是局外人,根本没有入局的本钱。

    到现在他才隐隐感觉出来,齐王于其说是一位普通的亲王,不如说是传统的悍卫者,齐王最挂心的是福建路军政的稳妥运行,不使大势混乱,更不能使大局落入才具与格局都不称职的人手中。

    这人,当然是赵王。

    赵王,幼为受宠的王子,长成之后并没有展露多少才华,青年时因嫡长子被抱入宫中就被锡封为王爵,骄横跋扈,在福建路种种逾规越矩,以齐王之才具和眼光,怎么可能任由赵王破坏一切?

    可惜,齐王也并没有能阻止赵王,在齐王突然逝世之后,福建路的军政大权很快落入赵王手中,然后赵王令得福建路内乱,徐子威大言不惭,以一万兵可阻东胡进入仙霞关,但福建路主力很快战败,赵王举措失败,召集的各方兵马或降或叛,那些归附的海盗轻易投降,反而成了东胡人的急先锋。

    赵王倚为心腹的蒲寿高,更是在福州城中兴兵做战,蒲家为首的天方人,不知道杀害了多少百姓和文武官员,当然也包括宗室在内。

    大魏养育了百年的天方商人,在危机来临的时候,既没有与大魏站在一起,也没有在危机降临时自行离去,而是对曾经收容和养育他们的大魏显露出了獠牙,在大魏最虚弱的时候,在背后狠狠咬了过来。

    这笔仇,徐子先当时恨的咬碎了牙齿,发誓只要有机会定然报仇雪耻,但他没有任何机会,很快被押到闽江边处死了。

    而尽快杀光宗室,断绝大魏人心,当然也是蒲寿高等天方人的主意。

    对大魏百姓来说,虽然大魏末期的苛捐杂税的负担极为沉重,但大魏毕竟有优良的传承,皇室对文武百官,对读书人,对天下百姓都有宽容,有底线,几百年间彼此扶持,人们不称大魏的皇帝为皇帝,而是称官家,也是百姓对天子的亲近之处,说来好笑,一个是高高在上的天子,一个是最底层的百姓,但百姓就是乐意叫官家,因为大魏天子历代都算节俭,京师的皇宫格局不大,在仁宗年间有翻修扩建的打算,临近皇宫的百姓不愿搬迁,结果仁宗皇帝叹息几声,放弃了扩建皇宫的打算。

    武宗皇帝喜欢微服出巡,曾经帮助百姓寻找走失的孩童,传扬开来后被改成了戏剧评话。

    戏台上可以演本朝皇帝的形象,戏子扮成本朝的君皇,也没有人来制止。

    而大魏天子在北方的京师守御外敌,天子守护国门,最终崇德皇帝也是悲壮自尽,皇太子在广州海外投海而死,悲壮之处,令人潸然泪下。

    这样的皇室,可谓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哪怕大魏宗室有过万男丁,也是一定要斩尽杀绝不可。

    在色目人的建议和主持下,福州宗室不论老幼一律斩杀,刑杀之时,真是怨气充天。

    徐子先重生至今,可以每一步都是要杜绝将来的悲剧再重演,在这个目标之下,如何选择,早就不言自明。

    不要说赵王没有来找他,就算是赵王过来了,提出了优厚的条件,徐子先仍然只会选择拒绝!

    “见过王叔。”

    这一次见齐王,徐子先的态度变得随意了一些,但态度却是明显的比以前更加的亲近。

    毕竟,就算是齐王有意扶持,如果徐子先没有表现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