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 电影往事(第1/5页)  念念梓里挽朝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姑,看电影去了!今天张庄放电影!”

    天还没黑,前院嫂子家的云妮来找三姐,有些兴奋。

    三姐一听,忙拿了件外套,就和云妮儿走了。

    我追着三姐要跟着去,三姐不愿意带着我,和云妮儿飞快地跑远了。

    我很委屈,祖母安慰我说很快就来戏班子了,要带我去看戏。

    儿时的乡下,除了戏园子听戏,最大的娱乐就是看电影了。尤其是年轻人大部分不喜欢听戏,电影成了一个比较时尚的娱乐项目。

    小镇没有电影院,放电影都是露天的。电影放映员走乡串户,流动放映。一般选择在乡镇政府驻地,或有集市的大点儿的村庄,因为这些村庄一般街道比较整齐且宽敞一些,比较方便拉上荧幕,也能容纳较多的观众。

    乡下有不错的戏园子,但奇怪的是,放电影从来不在戏园子里。尽管没有戏班子来的时候,戏园子是闲置的,而且很宽敞。似乎是电影和戏曲两者要撇开界限,不互相牵扯。

    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放映员已经早早地到了,在街道上拉上了帷幕,吸引得小孩子连饭也顾不得吃,兴奋地扛着凳子去占地方,不然位置欠佳的地方,会被遮挡视线,看得很不痛快。

    有时候荧幕拉的晚了,只是听说在这个村子里放电影,但不知道在那条街,会占错了地方,等荧幕拉上的时候,又匆匆地换地方。

    而且有时候,要临时更换放映的村子,看电影的人便扑了个空。不过,那时虽然没有现代的通讯方式,但痴爱电影的年轻人通过口口相传,还是能够找到放映的地方,现在想来真的有点不可思议。而且,放映的片子也会根据情况临时改变,未免让期盼的年轻人有些失望,但能看一场电影还是高兴的。

    而且,往往同一部片子,已经看过了好几遍了,情节内容都快背下来了,不管在哪个村子里放映,年轻人却一定要赶过去看去。大概那时候娱乐太过于贫乏了。年轻人不喜欢戏曲和鼓书之类的东西,电影这种时髦的消费便让年轻人趋之若鹜。

    一般放映机旁边的位置是最好的,不前不后,还可以看见放映员换片子。

    小时候看着放映机十分好奇,看见放映机的两个轮子徐徐地转动,一节一节的胶片像链条一样一圈一圈地转,一束光辉投射到一块白布上,人便在布上走动说话。实在太神奇了!

    当然,大部分影片小孩子是看不懂的,很多只是有模糊的印象,放佛记得有战争题材的片子,还有一些家庭喜剧,及如古装故事片之类的,名字大都不记得了。而且,因为乡下片子资源贫乏,等城里放了几年之后才到乡村,而且多年内多次重复播放。

    可能因为当地戏曲的氛围的原因吧,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一些戏曲电影《卷席筒》c《秦香莲》c《七品芝麻官》等,与在戏台上看到的感觉不太一样,有些新鲜的意趣。

    记得一部极为恐怖的电影叫《画皮》,情节不记得了,只记得里面的女鬼非常吓人,小孩子们是不敢看的!年轻人虽然也心惊胆战,但还是一遍一遍地看,乐此不彼。

    那时候最早火起来的一部电影应该是《少林寺》,这部电影在乡下连着放了好几年,乡亲们一遍遍地看,连老嬷嬷们也差不多看的明白。最重要的是,这部电影让男孩子们热血沸腾,充满对武术的幻想,做梦都想成为身怀绝技c除恶扬善的少林弟子。甚至村里有不少男孩子偷偷离家出走,要到河南嵩山少林寺出家当和尚。当然,都被父母拦了回来。这或许是最初的追星族,其狂热程度一定也不亚于现在的粉丝。

    后来便是香港电影风靡的时代,看的什么电影不重要,关键是男女主角,女的貌美如花,男的个个帅得掉渣,林青霞c张曼玉c周润发c刘德华c郭富城等大明星迷倒了大批的年轻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