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五章 慨然抚剑(第2/5页)  隋唐70年征伐高丽全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易远行,离开固守的坚城,去到辽东的险境,这是我所深觉忧虑的啊!很多大臣也纷纷附和褚遂良的意思,劝阻太宗亲征。

    太宗大不耐烦,对群臣说:天有时令,人有作为。渊盖苏文欺凌国王,暴虐百姓,高丽人民都翘首企盼大唐军队前去救援,现在正是灭亡高丽的好时机,你们议论纷纷,根本看不清这个道理!于是无人再敢于劝谏。李世民亲征高丽的计划,就算是正式确定了。继杨坚和杨广之后,第三位矢志征讨高丽的皇帝——大唐太宗李世民,再次拉开了一场新的残酷战争的序幕。

    上文说到李世民盲目的自信,出兵之前,他坚信高丽百姓对大唐军队的态度会是:翘首以待。只有等唐军到了高丽,李世民才发现,高丽军民迎接唐军的是另一个成语:同仇敌忾。

    大军远征,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千头万绪,皇帝的诏命一道道发出去,大唐帝国的战争机器再次开动起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最先忙碌起来的是后勤官员们。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七月,太宗命将作大监阎立德等人到洪c饶c江三州,造船只四百艘用来载运军粮;任命太常寺卿韦挺为馈运使,民部侍郎崔仁师为副使,负责军队的粮草运输一切事宜,河北各州都接受韦挺节制统辖,听从他随时调遣;任命太仆寺少卿萧锐运送河南各州粮草入海。

    船只粮草都在紧张的筹备中,两只先遣侦查部队也先后行动起来。太宗先派营州都督张俭率领幽州c营州二个都督府的军队以及契丹c奚族士兵先行进兵辽东,以观察形势。

    张俭是高祖李渊的外孙,担任营州都督后曾与高丽小股部队进行过交战并取胜,也算是有一定对高作战经验。他率领的这支多民族联合部队向辽东进发时,却正赶上辽水发大水,长时间不能渡河。便一直在对岸逗留,没有真正深入敌境。

    张俭的情报迟迟拿不回来,礼部尚书李道宗脱下朝服,披上戎装主动请战,要求带百余骑兵,再去侦查。李道宗是高祖李渊的堂侄,正宗的关陇贵族,皇亲国戚。他虽然身份是礼部尚书,但其实更是一员功勋显赫的猛将。贞观十四年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万里迢迢领兵护送的大将,就是李道宗。

    太宗的对李道宗的评价很高,也很客观。他曾对身边大臣说:当今能称得上名将的,只有李世勣c李道宗c薛万彻三个人。世勣和道宗就算不能取得大胜,但也不会有大败。万彻则不是大胜就是大败。足见李道宗在皇帝心中地位很高。

    太宗同意了李道宗的主动请战,与他商讨返回的日期。李道宗说:臣请用二十天往返,留驻十天观览山川形势,就来回报陛下。李道宗出发后,一直深入到辽东城南山,观察地势险易,留意扎营布阵之处。看好了情势,正将要返回时,被高丽军队发现,一队人马过长城而来挡住了他的归路。李道宗过关斩将,杀开一条血路,全身而退,按期归来回复太宗,拿回了详尽的地理情报。李世民赞叹到:战国时期的猛士孟贲c夏育之勇猛也不过如此啊。赐予他给黄金五十斤,绢帛一千匹。

    同样是辽河发大水,李道宗能过去侦查敌情,张俭却逗留不前。两位将军的水平,高下立判。不过张俭也不是一点工作没做,后来回到洛阳汇报情况时,对于辽东的山川地理也说得头头是道。皇帝很高兴,也就没有再追究责怪他,张俭也算是交了差。

    闻之大唐帝国开始磨刀霍霍,渊盖苏文大为惊惧,派遣使者来进贡白金,以试探李世民的真实意图。以往来的高丽使者都会受到大唐的盛情款待,走的时候往往能得到很多的赏赐。惟独这一批使者倒霉,这一趟大唐之行买的是单程车票。李世民不但拒绝了他们带来的白金,还训斥他们说:你们都侍奉过前任国王高建武,并且得到了官爵。渊盖苏文有杀君大罪,你们不但不能为他报仇,如今还要来为他游说,想要欺骗我泱泱大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