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平原君面谏赵王,马服子府中谈兵(第1/8页)  长平之战——飓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平原君面谏赵王,马服子府中谈兵

    位于中国北方的赵国幅员辽阔,其东部居于华北大平原,土地肥沃,农业先进,粮丰民足。西部上党郡在太行山中,系丘陵山地,多矿产,为发展铜铁治炼业提供了厚裕的资源,吸引“天下冶铁业相聚于赵”。这时期的邯郸同西平c南阳一起成为战国的冶铁铸铜中心,聚集着很多因冶铁而致富的商贾大户。

    自赵国的先祖赵敬侯徙都邯郸,至今已经一百五十八年了。邯郸依靠四通八达的地理优势,处于战国八大都会之首,其北通燕涿,南达郑卫,物畅其流,雄厚的经济实力使赵之国运昌盛,也为赵国的振兴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明时节多雨,前一天夜里,邯郸刚刚经历了一场濛濛细雨的洗涤,第二天这个城市的空气仿佛都清新了很多。城里的主街上到处是来自各地的商人和随从,贩夫走卒,街头艺人,熙熙攘攘,来来往往,一派热闹兴旺的景象。

    邯郸城的正北方,坐落着雄伟的赵王宫殿。在偏殿中,一位二十余岁,面庞清秀的年轻男子正在认真的看竹简,这就是赵惠文王之子赵丹,赵国的第十任国君赵孝成王。

    赵丹于公元前二六六年年少即位,初由母亲赵威后掌权,第一年就联合齐国打败秦国的侵略。二年前赵威后故去,孝成王开始亲政,独掌大权,正是年少得志,意气风发之时。

    孝成王现在看的是老子的《道德经》,赵惠文王在诸子百家之中推崇道家,在赵丹还是太子的时候,惠文王就找来道家的先生教授其学问及治国思想,成年后的孝成王理念里自然受道家思想影响最深。

    道家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c本源c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c“无为而治”。孝成王仔细看着《道德经》,试图吸取其中的精华,明晓治国之策。

    正在深入思索之时,內侍来报,平原君觐见。

    平原君赵胜已经五十余岁了,乃是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的弟弟,也是孝成王的亲叔叔。平原君因贤能而闻名于诸侯,是战国著名的名士和政治家,战国四大公子之首,此时也是赵国的相国。

    平原君进殿之后,按照礼数参拜了孝成王。落座之后,平原君立刻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大王可知秦国已经在侵占的韩国野王之地设立了河内郡?”孝成王道:“前些时日,听虞卿说起过。”

    “秦军目前已经截断了上党到新郑的所有道路交通,韩国的上党郡成为一块孤地,随时可能被秦国夺取兼并。”平原君的语气中带着焦急。

    孝成王摇了摇头,有些不屑嘲弄的说道:“就是道路不被截断,韩国也一样守不住上党郡。这几年在秦国面前,韩国何时赢过?一次比一次惨痛罢了。”

    平原君感慨的说道:“秦国现在是虎狼之国,愈加猖狂,秦王全力进行东扩,首先面对的就是魏c赵c韩三国。韩国距秦国最近,所以和秦国的战争也最多。如果韩国再失上党,国力更加弱小,迟早要走向灭亡。到时候赵国的大部分国土都暴露在秦国眼下,将直接面对秦国的侵略了。“

    孝成王道:“这些叔父以前都说过,孤也知道的。但赵国也有勇将廉颇c乐毅,田单c赵括c李牧,带甲精兵数十万,雁北骑兵更是扬名塞外。如果秦军贸然进入我赵国腹地,都在我军擅长的平原处作战,秦军未必能够取得优势。”

    平原君见到依然没有引起孝成王的警惕和重视,言语中更加急促起来,“大王想过没有,与其我们单独抵御秦军,不若大家联合抗秦,胜算更大。何况主动出兵,将战火引在别国,也可以减少赵国的损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