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洛河桥郑国献策,桓惠王艰难抗秦(第1/7页)  长平之战——飓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长平之战

    启蛰著

    序言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c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战争中的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国内粮草消耗严重,秦国方面虽然战线更长,但国力远强于赵国。赵王怕再拖下去对赵国更加不利,遂弃用偏于防守的名将廉颇,而起用赵括代替。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秦国也暗中换上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c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c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全面胜利。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无力再和秦国争霸。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此战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c规模最大c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作者乔浩秦,笔名启蛰,男,汉族,1976年3月生,陕西省蒲城县人,党员,高级经济师,就职于中石油集团公司某基层单位。作者爱好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完成了三十万字的纪实性历史小说《长平之战》,书写了战争的起因,发展,变化和最终结局,并对秦赵韩等各方的君王决策c卿相辅政c外交战略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论述。

    由于作者是初次写小说,文笔拙略,词汇粗糙,还望读者们多提出宝贵的指导建议,作者必定会虚心接受,不断提高改进。

    长平之战及秦灭六国大事记

    1c前二六二年三月白起攻克韩国野王城,上党郡成为孤地。

    2c前二六二年七月冯亭带领上党郡归附赵国,被赵孝成王封为华阳君。

    3c前二六二年八月廉颇进据上党郡,设乏马岭c丹河c百里石长城三道防线。

    4c前二六一年二月秦昭襄王命左庶长王龁统兵三十万进攻上党郡,攻陷端氏城。

    5c前二六一年四月王龁攻克高平关,斩杀赵军裨将赵茄。

    6c前二六一年六月王龁攻克东西二彰城。

    7c前二六一年七月王龁攻克光狼城c南长城防线,廉颇全面退守丹河东岸。

    8c前二六一年八月赵孝成王派郑朱去咸阳议和,范雎使诈,郑朱被扣押。

    9c前二六一年九月秦赵两军开始在长平谷地丹河两岸长期对峙。

    10c前二六○年三月白起遨游太行山巧遇赵括,隐去真实姓名。

    11c前二六○年四月赵孝成王委任赵括为上将军。

    12c前二六○年五月赵括指挥赵军发动全面攻势,白起巧出两路奇兵切割c围困赵军。

    14c前二六○年九月赵括突围战死,剩余二十五万赵军投降秦军,白起坑杀全部赵军战俘。

    15c前二六○年十一月王龁攻克武安,司马梗攻克太原。

    16c前二六○年十二月初王龁攻陷皮牢,邯郸城危急。

    17c前二六○年十二月末苏代说服范雎,范雎作梗,白起被迫收兵,赵国免去危机。

    18c前二五九年九月秦昭襄王又欲攻赵,白起生怨称病不出,改派王陵为将,出战失利。

    19c前二五八年八月白起依旧称病,秦昭襄王派王龁接替王陵,包围邯郸,久攻不下。

    20c前二五七年十月楚魏联军救援邯郸,秦军大败,郑安平降赵被赵孝成王处死。

    21c前二五七年十月秦昭襄王迁怒白起,贬为庶民,白起被迫带病去秦军服役。

    22c前二五七年十一月白起行至杜邮,范雎进谗言,秦昭襄王派使者命白起自刎。

    23c前二五五年范雎失去秦昭襄王宠信,被迫辞去相位,在封地病死。

    24c前二四七年秦王嬴政十三岁即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