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3章 我今天带你来的用意(第1/2页)  津轻海线越不过的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穆老师穿的素净,沿着石阶往上走,临近山顶,在正殿石阶下停了下来。这个时节,香客很少,倒显得格外冷清,别致,偶尔从殿后的松柏林里传来几声鸟叫,清脆哀沉。

    陈潇抬头看了一眼,院门半开着,看不到里面的情况,门上拴着一对兽首铜环,再往上,是一块几经风雨冲刷,痕迹斑驳的鎏金匾额,深红的漆上用篆书工工整整的写着四个大字。

    大觉正殿。

    立在门前许久,穆老师仰头注视着匾额,半晌,才缓缓上前轻轻叩门。叩响三声,露出一张年轻僧人的脸,约摸十四五岁的年纪,穿着灰蓝色僧衣,瞥见外面站着的人,他单手施礼,“施主来了。”

    “我找慧觉大师,”穆老师双手合十作了一揖。

    “您跟我来,”僧人走出来,在前面带路。

    两人似乎认识,一路引着他们往偏殿去,院落不大,跨过门槛,有正在洒扫庭除的僧人,见有外人来,也不抬头,只专心做事。

    “您稍等,我去问问师傅的意思?”

    穆老师点点头,“好。”

    “慧觉大师是我的旧识,”穆老师转过头对她说。

    陈潇点点头。

    “屿跟我来过一次,那孩子闹腾,尽爱说混账话,”穆老师说起来,脸上是又无奈又好笑。

    陈潇跟着笑笑,“我刚认识他也这样。”

    不过两分钟,僧人便又开了门出来,朝她们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房内的陈设很简单,雕梁红木,青灰的四方门墙,一张床,一处矮桌,放了两个明黄的蒲团,矮桌上放置着一把茶壶和几个杯盏。

    蒲团上一位身着灰色袈裟的老住持正在打坐,坐姿端正,一身正气,五官细细端详之下,有一股子淡然宽厚的独特气韵。

    “慧觉大师,”穆老师双手合十又作了一揖。

    听见声音,老住持缓缓睁开眼睛,慈祥微笑。

    “施主,别来无恙。”

    “您还是老样子,”穆老师笑笑。

    老住持一声叹息,手捻佛珠,伸手指了指对面的蒲团,示意她们坐。“今日怎么有空前来?”

    “山中清净,来这听听佛经,求求心安。”穆老师淡淡说。

    壶中水开,三盏茶,老住持递了过来,陈潇伸手去接。

    老主持超然一笑,“姑娘这手,愁丝太多。”

    陈潇接过茶盏,心思却不在喝茶上,她定定望着老主持:“师傅说的是。”无父无母,孑然一身,本就是无根的人,自然愁丝万千。

    三个人聊了一会,到午饭时间,一同吃了些素饭,下午主持在大殿诵经,一众弟子跟随,陈潇和穆老师一人一个蒲团,跪在殿后。

    下午四点多,穆老师带着她下山。

    陈潇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一头又厚又密的长发有几缕被吹起来刮在脸上,太阳斜射,两人的影子被树林间的斑驳光影拉的老长。

    “你可知道,我今天带你来的用意,”穆老师问。

    陈潇点头又摇头,她自己也说不清楚。对佛,她心中虽无信仰,可到底是充满了敬畏,她信命又不信,信佛又不信,就如她所说,她本就无根,只是漂泊至此。

    “你的事在我们家里闹了一阵,我自己生的儿子如何我是知道的,他那性子,一旦决定的谁也甭想做主,”穆老师想起那一阵子,林屿森像个不成年的孩子一样,强硬坚持,仿佛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

    “抱歉,”陈潇真诚的一笑。

    “来日方长,得失都是选择,只要你们无怨面对吧,”穆老师摆了摆手。

    到山下,林屿森拉开车几步走了过来。

    “行了,我回了,”穆老师自己开了车来,不跟他们一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