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三章(第2/3页)  北宋之星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甚活路这才带着母亲和二姐一路走到此地,路上斩得一匪首名李狮子,得了些赏钱,这一路也就收留下流民,昨晚有些贼人来闹事也被我们打退了,又见渭水两边荒地颇多,就想着打造些农具使用,这才来买些铁块”

    这番话就是风华以后在这宋朝的根脚了,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是无缘无故的出现,总有根脚所在,所以风华就半真半假的说了一通,眼前两人都的官员,只要坐实了自己这番话,那么以后在宋朝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了。

    那郭知州笑道:“原来那李狮子就是你擒获的,我说那伏羌城的知县什么时候有那么大的胆子敢去主动缉捕强人了,不过此人已死,倒是不好追究他虚报之事了。”

    风华也不想那么麻烦,最主要的是那知县就是自己杀的,当下连忙道:“也不算虚报,在下也得了银钱,救活了很多百姓的命,那知县还算有功之人呢,此事就此罢了吧”

    旁边的赵鼎感叹道:“眼下虽然兵灾已解,但旱情依然严峻,再不下雨秋播就得耽误了,若世人都像小友如此尽力救济百姓,我秦凤一路何至于此?”说完一脸的沉痛。

    要是别的官员在风华面前如此表态,他肯定又得鄙视了。但赵鼎作为一个宋朝为数不多的好官员来说,这点忧国忧民的操守风华相信他还是有的。当下也只得谦虚几句。

    那郭知州又道:“那百姓口中流传的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是小友所作?”

    见两人都一脸急切的望来,风华虽然觉得剽窃可耻,但眼下保证几百人生存下去最是重要,于是笑道:

    “正是在下偶有所得,登不得大雅之堂”

    郭知州和赵鼎齐齐说道:“还请小友把全诗念来,也好让我等观摩一二。”这就是宋朝的文化氛围,哪怕饥民满城,有好的诗句这两个在算是宋朝能臣的士大夫也是急切的想知道此诗的品级。经义文章,诗词歌赋永远排在读书人的第一位。

    这还是好的,像蔡京那样连经义文章都不要了,只想着贪权敛财那真是比比皆是,至于童贯那种把国家民族安危置于脑后的,只顾自己的佞臣更是让人齿冷。

    于是风华站起身来,酝酿一下情绪,既然要剽窃了,那就利用最大化好了,抑扬顿挫的把张养浩的那首《潼关怀古》读了出来,末了还叹道:

    “我大宋百姓如今这日子真是苦不堪言呐,特别是这西北两地,恶邻环据,这日子也不知何时是个头?”

    郭知州和赵鼎细细品味几遍这首诗也被诗中那句颠扑不破的真理给打动,一时默然无语,过了许久那郭知州才开口道:

    “真是好诗,小友的胸怀真是我等所不及也”

    饶是风华这等脸皮厚黑之人听了也有些脸红,只好掩饰道:

    “诗再好有什么用?又不能变出粮食,我只能多喂饱几个百姓,少死一些人便是此生不再作诗又有何妨?”

    郭知州见风华这般模样,心中一动说道:

    “小友那明王村现有多少百姓?这灾荒之年有口吃的想必他们也不会再走了,我就任命你为明王村的里正,以后明王村就直接归纳成纪县治下,你看可好?”

    这当然好了,以后明王村就算是在大宋的版图留下一块地方了。这应该也算是自己在大宋留下的第一笔印记了。当下忙站起身来答谢郭知州。

    郭知州见风华同意心里也很是欢喜,要知道一个县或一个州年底考评官员政绩时看的就是这个州今年又增加了多少人口,秀才几人,田地税负几何等等方面决定的。眼下这少年又要开垦荒地,又很有希望考取功名,这可都是他的政绩。

    想到功名,郭知州又问道:“小友考取功名了没有?”

    “呃,还没来的及,今年怕是已经错过了吧。还是等几年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