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年(第1/4页)  远古种田实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年后,一支十来人的队伍穿行在葱葱郁郁的丛林,从外表看,他们基本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

    这些人上穿的不是兽皮,而是麻布衣服;头发被剪成利落的短发,背后背着背篓和弓,腰间挂着箭囊,仔细看,才发现这箭的箭头不是石头,而是用金属做成的。

    除了这些,最显眼的应当是他们上的一把刀。这刀亦是金属材质,刃口锋利闪着寒光似要划破人的咽喉好饱饮一餐血。

    这行人,正是炎部落派出来的,领头的不是别人,正是炎。

    他们是天时出发的,目的地是向东三四百里的海边。此时正值中秋,因要赶在冬天时回部落,一行人便踏上回程。

    过去这三年中,楚夏多次改进冶炼技术,从普通的农具开始,到现在已经能成功锻造出武器,这使得炎部落再也不用担心别的部落带来的威胁。

    精良的武器加上适当的战略战术,若只是单个部落来袭,基本没有部落能赢。

    有了这层保障,楚夏扩建部落也有了更多的底气。

    原本炎部落还不到一百人,这两三年下来,已经超过三百。一部分是由于物质水平提升,部落新生儿增加,夭折率下降了大半;另一个原因则是别的部落加入。

    周围大大小小几十个部落,几乎每个部落都与炎部落有来往,尤其是盐部落和回部落。

    两年前,盐部落终于发现炎部落在自己制盐甚至还换给了其它一些部落,他们很想阻止却没有这个能力,此时的炎部落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人少势弱的小部落了。

    不敢正大光明地与炎部落抗衡,又不甘心就这样放弃,盐部落处于一种极端矛盾的状态。

    盐铁官营,是说在古代的时候,盐和铁这类物资只能由官府来运营,由此可见盐和铁对一个社会有多么重要。

    刚好,这两种技术,炎部落都有。

    楚夏本可以不管盐部落的死活直接打开一条新的盐路,毕竟,她的盐卖得比盐部落的便宜多了,若她真想和盐部落抢生意,不出一年他们就会破产而亡。

    然而,楚夏终究做不到这么冷血。

    盐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但这不一定要把盐部落bi)入绝境,因此,她就提出了合作的提议,由两个部落一起制盐,赚回来的物资按贡献分配。

    经过最初的犹豫不决后,盐部落最终还是同意了。然后,楚夏就让风和小丽他们迁到了盐湖,就地取材,把那边发展为一个产盐基地。

    和回部落的关系也是如此,来回搬运矿石实在太耗费人力,与回部落的首领商量过后,楚夏便在回部落那边建了个冶金基地,把铜冶炼出来后再带回来可比直接搬运矿石省事儿。

    有基地便有人,自然而然就需要建房和耕地,随着后新生儿的降生,这两个基地也会成为炎部落的子部落,不知不觉中,炎部落的版图在慢慢扩展。

    除了盐铁,其余工艺也逐步发展起来。

    首先便是造纸。

    楚夏完整了解过造纸的工艺,因此,除了最开始磨合期失败了几次,剩下的都很顺利。

    造出的宣纸比不得现代用的光洁白皙,甚至可以说是粗糙,但进步也是眼可见的。

    纸是文明的载体,有了纸,楚夏的教育大业发展得更好了。

    接着是染织业。

    很久之前,楚夏就考虑过染布的事,只是当时炎部落还挣扎在温饱线上,后来忙着冶金种地便没时间折腾,这两年终于腾出人手,除了温饱外,人们也有了点别的追求,楚夏便把染色的事提上程。

    染色工艺,说简单是很简单的,直接提取出染料将布往里一泡,着色就可以。但是,要如何保证染料不褪色,不变色,却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