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4.第二十四章 江上楼(第1/4页)  大唐刑侦纪实gl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烟水茫茫,江渚上,故人何在?

    那是一个自称郗迟的女子,她盘腿坐在榻上,端起几案上的茶盏,拈指轻摇瓷盖,轻缀一口茶水,漫不经心地问道:“怎么样?昶公子可喜欢这里?”

    被点了名的昶公子盘腿对坐,可脸上却被蒙了一层眼罩,她什么都看不见,只闻茶香清冽,芬芳四溢,味道柔和而不刺鼻,绝非凡品。但以昶公子多年的阅历,却认不出这是什么茶。

    方才听了郗迟问询,苦中作乐品鉴茶香的昶公子恼怒至极,冷哼一声:“想要羞辱我,你也用不着如此虚伪吧。”

    “哦对了,我忘了昶公子还戴着眼罩,什么都看不见呢。”郗迟抬手拂了下鬓角有些散乱的长发,也不对昶公子怒斥的虚伪有所反应,唤道:“老兆。”

    身后有个人从她身边走过,大概就是郗迟所说的老兆了,他似乎透过窗口查看四周情况之后,确定妥当后才出手,昶公子只觉一阵风吹过,脸上的眼罩就被揭下。

    而在外人看来,郗迟这声“昶公子”的称呼着实有些让他们摸不着头脑,因为所谓公子分明是个女子,无论是从所着衣衫c妩媚五官还是显露的身形来看,都没有半分“公子”影子。

    幸好她们所处之地是一间酒肆顶楼隔间内,并没有外人能看得见。

    据楼下小二说,这间酒肆名为江上楼,细细思索,名字却是有点嚣张的。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酒肆又怎么可能建在江上呢?无非是偎傍江滨的缓和之地,即便少数酒肆老板有些能耐又有附庸风雅的心,也不过是挑一处景致稍微别致点的险峻之地,但同时与此随之而来的就是陡然攀升几倍的建造成本,以及天公作难,接连大雨导致洪灾爆发冲毁酒肆的风险。

    能观赏江河盛景已属不易,此时最有名的当属始建于后周(注1),位于河东道蒲州(注2)府城以西,黄河东岸上的鹳雀楼,以及建于三国时期东吴黄武二年,位于江南西道鄂州,长江以南的黄鹤楼了。

    二者相一比较,鹳雀楼更为硬朗也更为险峻坚固,因蒲州是黄河以北的河东道渡过黄河额度必经之地,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河东道就从世家名流倍出的富庶安康之地,沦为屏障河北战乱烽烟的前沿阵地,蒲州则是最后最后一道防线,吃了安史之乱的苦头,蒲州城被修得固若金汤。

    因此鹳雀楼更为硬朗,并且的的确确有军事防御用途,不是随便什么平民百姓,布衣书生就能登上去观赏一番。流传下来的诗句也只有曾在河东任官的王之涣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而黄鹤楼始建之初也是作军事之用,天下三分,东吴与魏国仅隔长江相望,黄鹤楼就是当时夏口城外负责瞭望守戍的要地。在西晋灭东吴后,三国重新归于一统,该楼才失去其军事价值。于此同时,随着长江沿途商业发展,黄鹤楼逐步演变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c宴必于是的名胜之地。

    安逸c闲适c风雅和繁荣,是黄鹤楼最好的写照,人人都可以上去吟诗作对,有名者瞥如崔侍丞,李太白,王摩诘等,均留有诗作。其中当以崔侍丞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为最。

    这是鹳雀楼与黄鹤楼性格的差异,也是黄河与长江的差异,更是北方与南方的差异。

    但昶公子稍一观察,就发现她所处的这间酒楼,就在河流中心,四周没有桥路相接,仅有些许来往货船。

    冰冷的夜幕已经降临,寒气逼人,整个大地均被笼罩在一张看不见摸不着的大网之下,唯有一轮明月高悬中天,落日光芒黯淡,此刻尚未完全沉下。天空中维持着时间不长,却壮阔惊人的日月同辉景象,江河之上粼粼泛光,漂泊着繁多来往货船。

    昶公子饮了口茶,抬头见此情景,甚至忘了细细品味茶水,只看得痴了,过了半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