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70 再掌权柄(第1/2页)  明末大将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是朱慈炯回到南京之后的第一个大朝会,相比于登基之际,如今的朝堂一下子变得空荡荡的,显得有些萧瑟,不少人都是牵扯到了投敌的事情之中,现在还被关押在锦衣卫诏狱之中,等候审判,所以朝堂之上也就没有多少人了。

    “宣旨吧!”朱慈炯看了一眼韩赞周,当下也是抬手示意道。

    韩赞周会意,从龙案之上取来圣旨,当众宣读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年少懵懂,圣聪蒙蔽,奸佞立于朝而不自知,致使东虏南叩,宗祀几近湮灭,危难之际,皇祚克复,及危而能持,颠而能扶,奸宄具歼,诚能否极泰来,皆赖朝中贞烈之臣,尤以夔州总兵曹变蛟功勋最著,北逐强清,肃清奸佞,堪称本朝第一忠良,朕决议不循前例,以曹变蛟为内阁首辅大臣、大将军,总理朝中国内军政大事,进爵宁国公,赐赞朝不名、入朝不趋、临朝不跪……钦此!”

    “臣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曹变蛟也是躬身领旨,没有跪下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念历朝历代之前鉴,宦官参政,祸乱诸多,从即日起,废司礼监披红之权,朝廷之事,由内阁拟票而定,朕尚年少,准宁国公代行披红,待朕成年之后,再还归大政。”

    “臣等遵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上,此番国难,虽有惊无险,然我大明元气大伤,诸多奸佞投敌,然也有诸多贤良以身卫国、坚贞不屈,内阁首辅史可法、凤阳总兵黄得功、漕运总兵张鹏翼……臣请旨皇上,能够加哀荣以示褒奖,恩赏其子孙后代。”

    “准!宁国公可自行处置,事后呈报朕知晓即可,朕无异议!”朱慈炯也是点头应道,这些事情是常例了,也不是什么新举,臣子殉国,皆是如此。

    “朕这一次受马士英等人挟持,颠沛流离,身子也是不适,就此散朝吧,一切国政,宁国公可先决,朝廷内阁六部等官职的安排,也需要尽快办理,使朝廷尽快安定下来。”

    “臣遵旨!”

    “散朝……”随着韩赞周一声长长的吆喝,当下也是就此散去。

    不到一日,内阁六部的人选就确定下来了,曹变蛟早就有了安排,朝会不过是一个形式而已,一个曹变蛟独掌大权的形式,有了这个形式,曹变蛟就是名正言顺的,没有人能说闲言碎语,因为曹变蛟是领旨办事。

    曹变蛟确定的新任内阁八人,由张慎言出任内阁次辅,其余六位分别是袁继咸、路振飞、熊汝霖、万元吉、方震孺、朱大典。曹变蛟依旧施行先前的制度,内阁不领部堂之事,对于这个制度,大家也没人反对,除非是那种对权利很热切的人,对于掌不掌部堂之事,是无所谓的,在内阁专司朝政,本就已经是责任重大了。

    而六部则也是进行了重大调整,由沈犹龙出任部工部尚书兼任应天府尹,袁工部尚书张国维已经殉国了,加以追恩,曾樱依旧出任户部尚书,吴甘来出任吏部尚书,陈子壮仍为刑部尚书,黄道周出任礼部尚书,姜曰广出任兵部尚书。

    原大理寺卿施邦曜在清军入城之际自杀殉国,大理寺卿一职由吕大器接任,原光禄寺卿许誉卿出任都察院左都御使,起用老臣熊明遇出任右都御使,吴钟峦出掌翰林院,起用各地一批有才名的人入仕为官,如夏允彝为扬州知府,陈邦彦为常州知府,黄毓祺、黄淳耀为御史,方以智为翰林院博士,用以稳定人心。

    同时奏请分湖广为湖南、湖北二省,以长江为界,由左懋第出任湖北巡抚,刘熙祚出任湖南巡抚,方孔炤出任江西巡抚,樊一蘅出任河南巡抚,李若星为广西巡抚,苏观生为浙江巡抚,张秉贞出任四川巡抚,张肯堂出任福建巡抚,沈廷扬为两广总督,原两广总督张同敞调任京城,出任京营提督,统京中守备兵马,刘孔昭为南京水师提督,徐世荫为长江中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