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90 内阁议政(第1/2页)  明末大将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登基大典就这样结束了,并不宏大,偏居一隅,载宏大的场面,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登基大典之后,新组建而成的内阁大臣却并没有散去,五名内阁大臣,虽然有些单薄,但毕竟只剩下半壁江山,国事也不会比以前繁重了。

    “诸位,登基大典已经结束了,也该当将邸报发往各省府州县,告知天下百姓,新皇登记之事,以稳定人心,曹某谁说入了阁,不过是挂名而已,这政务上面的事情还得靠诸位来办,尤其是史阁老,你可是皇上钦点的内阁首辅大臣呐!”

    “大将军所言甚是,当尽快发出邸报,通报举国臣民,稳定人心,伺机北伐!”史可法当下也是附和了一句,曹变蛟这句话说的是正理,他自然赞成,他现在也算是清楚了,自己现在是两面不讨好,东林党怪他和稀泥,外人又视他为东林领袖人物,他是左手右手一把空啊,他不怪任何人,只能怪他自己的摇摆不定。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皇上的老师,眼下皇上和永王都在接受讲学的年纪,不可耽搁了,我有一个提议,诸位可以议一议,由大学士黄士俊为主讲官,詹事府少詹事黄道周为辅讲官,再从翰林院选择几名学识好的翰林伴读,诸位以为如何?”

    “黄阁老年纪虽大,但却是万历三十五年殿试第一、状元及第之人,学识渊博,最为合适,而黄道周在天启朝就出任翰林编修、经筵展书官,先帝朝是又是翰林侍讲学士、经筵展书官,也是十分合适的,我没有意见,不知道诸位以为如何?”史可法也是再一次应答起来,还是赞成,曹变蛟这一次举荐之人是他没有想到的,不过确实是很合适的人选。

    张慎言、袁继咸、何吾驺几个人自然也不会反对什么,这两个人素有清名和才名,他们都是心知肚明的,曹变蛟在这个上面并没有私心。

    “再者就是先帝的谥号、庙号,刚才下朝的时候,钱谦益还跟我提了一下,我觉得也必须尽快定下来,现在内阁不掌阁部事宜,这事情也得尽快落实。”

    “内阁不掌阁部事宜,大将军这话何意?”当听到曹变蛟说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是吃了一惊,在这之前,他们可都是不曾知道的。

    “这是我向皇上提出来的,内阁统帅百官,负责辅助皇上协理朝政,朝事纷繁,本就十分的繁重,若是再兼领六部,那不是更加烦累吗,六部的事情,就由六部尚书来处置好了,内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也能减少繁重之务,能有效的督促六部执行皇上和内阁的政令,难道诸位都舍不得放权吗?若是真的舍不得,我可以向皇上禀明。”

    曹变蛟这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了,他自己得了一个大将军,不也领着内阁的职衔吗,却将他们的官职都剥夺了一半。

    看到他们一个个脸色不善,当下曹变蛟也是继续说道:“诸位若是没有异议,那就继续商议吧!眼下我大明江山完整的也只有南直隶、闽浙、两广、云贵,湖光还有北部在闯逆之手,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尽失于贼手,如此境地之下,吏治方面一定要处置好,经不起折腾了,六部乃骨架、内阁乃命脉,缺一不可,提高朝廷的办事效率,这是最为重要的,当年万历首辅张居正就做的很不错,皇上也有这个意思,恢复考成法,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并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册,另一本送六科监察,最后一本呈内阁审定,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每完成一件须登出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以违罪处罚;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以免有些官员懒政怠政之举。”

    “我朝早期已有对官吏政绩进行考核的制度,依据明制,京官每六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