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8 绝境(第1/2页)  明末大将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月二十八日,朱由检下诏天下救援京师,命令文武百官上奏战守事宜,左都御史李邦华、右庶子李明睿请求南迁,让皇太子去江南抚慰军队,皇帝都不允许。二十九日,内阁首辅陈演辞官退职。作为周延儒罢免后崇祯的头号宠臣,陈演无所筹划,屡屡犯错,李自成攻入山西时,崇祯即群臣本欲调宁远吴三桂撤守山海关,抵抗李自成,唯独陈演力排众议,导致吴三桂未能成行,后朱由检悔恨不已,急调吴三桂入关,此时大同、宣城已经失陷,作战时机已然失掉了。

    三月二日,李自成兵至大同,总兵官姜瓖投降,三日,李建泰上奏请求南迁。四日,李邦华再次请求让皇太子去江南抚慰南京军士,没得到允许,五日,封总兵官吴三桂为平西伯、左良玉为宁南伯、唐通为定西伯、曹变蛟为宁国伯,征诏各镇兵入京救援。七日,唐通入京守卫,朱由检命令他同内臣杜之秩据守居庸关,太监王承恩负责城守防备。十一日,李自成到宣府,负责监视宣府的太监杜勋投降,巡抚都御史朱之冯等被杀,随后唐通、杜之秩向李自成投降,李自成于是便挥师进入居庸关,攻陷昌平。十七日,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

    一切一切都来得太快了,快的让朱由检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他在十天前还让唐通率军前往抵抗李自成,唐通手中可是有一万多人,加上居庸关原本的一万守军,在如此有利的地形之下,总该能够抵挡李自成几天,为各镇勤王兵马前来争取一些时间吧,没想到杜勋、唐通投降了李自成,让朱由检很是绝望,现在李自成都已经兵临城下了,面对如今境况,朱由检可谓是心如死灰。

    三月十七日上午,当李自成的一部分骑兵到达北京城外的时候,首先被包围的是北边的德胜门和安定门,西边的西直门和阜成门,内城的东边城门和外城各门是直到十七日下午才被大顺军包围的,并有骑兵在外城的近郊巡逻。从此,北京城与外边的消息完全隔断。

    他不得不相信一句话,大明气数已尽,如果不是的话,为何出现这么多的变化,这是个无眠痛心的夜晚,这个夜晚是如此的漫长,又是如此的短暂,对于李自成来说,是漫长的,对于朱由检来说,那是短暂的,看着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他始终不知道该去如何应对。

    朱由检站在皇城之中,却可以感受的到城外李自成大军的气势,那无星无月的夜空,被他军营之中的篝火照亮了,十几万兵马,对于朱由检来说,并不算什么,大明拥兵百万,可是这百万大军,早已经成了他李自成的了,谁还会为他这个大命天子尽忠职守呢,朱由检不知道,在唐通投敌之后,对于其余人,朱由检已经不抱多大希望了。

    在今天晨间的朝会上,当朱由检问及应对之策的时候,诸臣皆惶恐莫对,嘘唏泪承睫。朱由检沉思许久,十七年的抑郁、悲愤瞬间化作一团浊气,憋在胸间,欲喷涌而出,他硬撑着站起来,颤抖着双手,提笔写下“文武官个个可杀,百姓不可杀”之后,拂袖而去。

    “祖宗啊,您们身经百战,驱逐胡元,方有大明天下,没想到不肖孙子朱由检,无德无能,虽也尽力振作,志在中兴,可怜国运日非,苦苦挣扎十七年,有心中兴,无力回天,眼看就要城破国亡,家族屠灭,陵寝与宗庙任贼焚毁,不肖孙子纵然死志已决,甘愿身殉社稷,但恨无面目见二祖列宗于地下……”

    朱由检跪拜在地,对着苍天哭诉起来,惹得身边的一众宫人也是潸然泪下,别人不知道,但是他们是知道的,皇帝每天过的是什么生活,大明江山还是沦落到了这个地步,他们也是心怀悲戚,难以自制。

    就在朱由检仰天哭诉的时候,秉笔太监王承恩也是双泪纵横的来到朱由检的身后,拜倒在地,哭喊道:“皇上,曹化淳在半个时辰之前打开外城西侧的广宁门,大顺军由此入城了。”

    朱由检停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