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七章 做慈善与抢银行(第1/2页)  抗日之黑枪小三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没有日本人的捣乱,三个人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

    上海是天堂,繁华路面上,摩登女郎、翩翩公子比比皆是,花天酒地夜夜笙声,奢侈豪华。

    上海是地狱,街边墙角乞丐成群每天都有专人去收尸骸,工厂里的包身工更是从早忙到晚每月才几块钱。

    普通人家忙碌一年也所剩无几,这才是真实的上海。

    三人也算是走过了大半个中国,看到这两极分化的差距也是很不适应。

    李秀开始的时候,还会给乞讨钱的孩子些钱,但随着一堆一堆的孩子跑了过来,一天一天的守在那里等着她,她终于恼了起来,开始跟王南报怨起这个世道来。

    王南也同情这些乞丐,可同情是同情,却也知道,靠个人力量不可能救得了这些人,他们需要被救济更要自救。

    随后拉着李秀,按着报纸的指引,找到上海几个大的慈善救济处,每处匿名捐了价值1000现大洋的财物。

    过了段时间,两人又去这些地方,发现多数地方的钱是都花在被救济者身上了,可这里有很多人就依赖着救济在那里生活,什么事也不去做。王南有些失望。

    却有那么两处培养孩子们学习文化的,又开设各种手艺课,让他们学习自强自立,王南就开始固定每月给这两个地方几百大洋,也制止了李秀随意在路上施舍的行为。

    二丫有点心痛钱,王南就告诉她,三人抢来的这些钱,说起来也是来自中国的老百姓,看到有需要能帮的就帮一把。

    李秀说:“这是行善积德”。

    二丫白了白眼睛,她记得在东北时李秀看着死一地日本人的时候也说过这话,却也不再说什么。

    只是李秀想到关道长说的话,就拖着王南和二丫商量是不是真的去海外。

    二丫不理会这些事,反正王南李秀去哪里她就去哪里。见她一付无所谓的样子,李秀就打发她去看书,只见二丫随手拿本书在她眼前晃了晃就钻进了伙房,李秀已经被气习惯了,哼了声,也没说什么。

    转身跟王南讲,她记得在书店里,看到不少杂志上都登有介绍海外的文章。于是两个人放下手里的事情,跑去书店里找这方面的杂志。

    在几家常去的书店里,把新旧杂志书籍都找了一圈,两人各抱了一小摞回到家里。

    民国期间国内对华侨的生活也很关注。自从“华侨是革命之母”这话传出来后,在国内报纸书刊杂志上经常出现有关华侨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文章。

    海外招华工的广告在报纸和杂志里时常见到,倒是中国这时候的老百姓哪怕在家门口乞讨也不敢轻易舍家撇业的去遥远的未知处。有愿意移民的也多找专门帮助移民的一些中介机构,只是这些地方多数只为同乡人服务。

    两个人仔细的翻看了一圈,随后归扰了一下。

    香港、澳门这是两个殖民地,生存环境还算可以,虽然居民多是中国人,可以粤语方言为主,又不算是海外。

    李秀看了看就这一类的放在了一边。王南看到她把这两个地方的放一边了,就问:“香港和澳门不行?”

    李秀回了句:“不是海外,又讲粤语,还不如在上海”。这时的香港已经有些繁荣的样子,可是比起上海相差的太远。澳门由于自身所限很少有人跑过去定居。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这是中国近代相提并论的三大移民潮,当然,走西口只是声响大人数不多,闯关东和下南洋都是千万级的人口流动。

    这时南洋的生存条件还算可以,因为有资源缺人手,很多地方还制定了开放政策吸引中国人过去定居。去的中国人多数以种植经济为主,有钱人会搞几个大型农场,一般能干的大家庭也都在几年内就拥有个小型农场。可多数移民是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