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王南拿着两把匣子枪翻来覆去的比划,在路过一个小水泡子时,终于把大木盒子丢了进里。
这东西他用着很鸡肋,匣子枪在需要驳接上木盒子射击时的距离威力不大,不能一枪毙命,这正是王南忌讳的事儿,所以他宁可远马枪近手枪。
王南腾出胸前的包,把两把匣子枪和挂上子弹的梭子与散弹都放在里面。他想如果能枪挂在这里就好了,子弹也放在这里就更方便了。
把刚才想出来的对两把匣子枪怎么放的想法跟李秀说了下:胸前挂个弹药袋子,上下两排,每排各有三个前盒大小的袋子,在下排的袋子外面,用弹药带子做一个能卡住匣子枪的枪套。
李秀问弹药袋子是什么样的?枪套又是什么形状的?王南说了半天也没说明白,这只他的想法,落到现实还有距离,只好拿着胸前挂的包比划。李秀苦思冥想了半天,二丫就在边上小声提醒她,她听了便笑,对王南说:“二丫说就是把肚兜放在外面再缝些袋子”。
王南说:“就要上面挂脖子上的和系腰上的带子,别的不要”。
两个女孩子想到王南也要用肚兜就偷偷暗笑。
王南也有点不好意思,想了想说:“先做好这个子弹袋子吧,到时再试怎么放匣子枪”。
肚兜挂口袋倒是中国人的服饰传统,改成挂子弹,挂枪,也是合情合理顺势而为,换个外国人的脑袋怕是要拐上几十个弯才能折腾出来。在中国传统服装衣饰的演变中,中国人到清代,男人才不怎么穿肚兜,男性的内衣慢慢的以对襟小衫为主,等到民国时女人们的内衣慢慢的也开始西式化,穿戴肚兜越来越少,再到后世也只有小小的婴儿才套个肚兜上拍几张照片。肚兜除了当工艺品已经没有了实用价值,成为了祭奠传统文化的一个小符号。
路线的前方就是巴彦县,是最早那批关内移民建立的一个小镇子。
这时日本人还没有占领巴彦县,可王南没心情进县城,李秀已经开始吹来一股股的枕头风,想安定的生活。三人衣食暂时无忧,还是快些到哈尔滨过上新生活吧。何况这一带已经看到不少义勇军的人在活动了,王南没心情搭理这些人,李秀也一个劲的说快点过江,三个人就一路隐形急走,绕过了巴彦县,直接到了松花江边上寻找渡口过江。
可松花江弯弯绕绕,江中岛屿沙滩众多,也不是哪里都合适当渡口。三人只好沿着江边向西一路走一路看,走了十来里也没有看到一个渡口。
快到晚上了,三个人只好跑到临近的江边的小屯子去打听,这才知道还得往西走上十几里地。
这一夜就在江边找了两个干土坑将就着休息了,第二天上午才找到了那个渡口。
守船的有两个人,船家天天操劳在江上,显的很老,带着个半大孩子就躺在江边不远处的窝棚里,一条不大的帆船落了靠在江边上。
听到三人要渡江,老船家看着他们身上的枪说日本人已经有小火轮在江上巡逻了,时不时会截住渡船搜查。三个人要是带着枪过江,最好是早上和晚上。
天色还早,除了他们三个人也没有人过来坐船,几个在就在小窝棚这里闲聊起来。
老船家很健谈,先是奇怪王南三人一男二女的组合,又问起他们的枪是怎么来的。
等知道他这满身都是打死日本人搞来的,就显的十分兴奋。开始给王南讲他听来的哈尔滨城里中国人的惨状,激动之处手舞足蹈的咒骂小日本子是畜生,听的王南三人有些沉默。
中午的时候,王南就让李秀和二丫做大米饭,比往常多放了一倍多的米,还开了几个罐头,与干菜混着放进到了大米饭里,请船工和他那侄子一起吃。
不算丰盛的大米饭,三个人吃了一些就在那里看着老船家和半大孩子狼吞虎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