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4章 半刀泥(第1/2页)  大师下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接下来一星期足不出户,全身心投入练习玲珑刀,日子仿佛回到以前,平静自然,苏渊很享受这种感觉,每天过的充实,每次完成目标,小小进步都令人激动。

    “零点七!”

    仿佛进入一种玄妙境界,心如古井,明镜入台,手指间任何细微变化都第一时间反映在脑海,身体瞬间能做出本能反应,动作行云流水,丝毫不含烟火之气。

    “零点六!”

    修坯刀猛的往下一压,不用测量,凭手感就知道已经更近一步。不仅如此,就连刀面接触微小颗粒的碰撞感,每次都了然于胸。

    苏渊化身最精密仪器,心如止水,古井无波,全神贯注,手腕带动手指,沿着弧线,飞快一划。

    “零点五!”

    脚下速度越来越快,素胎加快旋转,外人已经基本看不见运行轨迹。可在他眼里,所有细节越来越慢,好像播放慢镜头,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出一双火眼金睛。

    就在速度达到最快的时候,右手如同蜻蜓点水,刀飞快的从一个奇妙角度切入,瞬间扬起一阵尘土,电光火石之间,仿佛清晨幽谷荡起薄雾,缥缈虚幻,如海市蜃楼,很快消失不见。

    “成了!”

    突然福如心至,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慢慢松开脚,让旋转逐渐慢下来,最后停下。

    拿起素胎,举高对着阳光,薄如蝉翼,丝丝荧光透过胎壁,在折射下,熠熠生辉,温润如玉。

    闭上眼睛,回忆刚才那种奇妙感觉,多天练习终于量变引起质变,把玲珑刀融会贯通,彻底掌握。

    福如心至,猛地抬头,只见夕阳下,落日余晖中,天蓝色中白云朵朵,云块轮廓分明,呈扁圆形、瓦块状、仿佛片片鱼鳞。

    层层叠叠如水波状的密集,成群、成行、成波状排列。夕阳从远处照过,霞光万道,五色斑斓,令人目眩神迷。

    瓜蔓水平芳草岸,鱼鳞云衬夕阳天!

    豁然开朗,全身如过电般颤抖着,所有积累如洪水般崩流而下。脑中闪过丝丝明悟,对美有种新的理解。

    如果说盛唐审美表现出一种雄壮豪迈,气象万千,金戈铁马的强者景象,那么宋代则展现出闲适淡雅,宁静飘逸,绵软细腻的文雅姿态。

    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虑深沉,乃染宋调。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君子如玉,玉之美,在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意境。宋代青瓷含而不露的美玉精神,内部有光彩,但是含蓄冲淡的光彩,极致绚烂,又极致平淡。

    不尚奢华,不好奇巧,钟爱自然,细嚼生活。对精致生活的执意追求,成就宋瓷经世之美!

    美在收敛、温厚、含蓄,强调内心的感受,那种朴素无华而蕴含独特的气韵。

    上自帝王官僚,下至吏绅文人,构成比任何朝代都更为庞大,且更有文化素养的阶层。在程朱理学的倡下,讲究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的美妙。

    概括成一句话:天工与清新,疏淡含精匀。

    顺应自然、平淡天真、中厚质朴的审美观点,同时以此为标准,追求返璞归真的自然主义。

    美釉浑然天成,间或点缀着自然的开片,典雅、纯洁而令人回味,如幻如穹。不再简单地依赖于实用性,而具有个性独特、造型优雅的作品。

    工匠们利用粗细、横直、长短、弯曲不同的外部轮廓线,组合成不同形体。有的匀称秀美,有的轻盈俏丽,有的简约文雅,林林总总,百花齐放。

    因为崇尚自然含蓄,所以更重视瓷器本身的胚胎、形体、釉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