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章 料民太原的真相(第2/3页)  周宣王散打四十六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儿子对待,暴动事件平息后,召公作为功臣更加受到王室信任和重用,姬静被养父召公推上了王朝的宝位。他听从召公建议,为生父谥号“周厉王”,又任命养父召公为首辅。

    有时,召公望着姬静,以一种长辈对晚辈的慈祥的眼光,而姬静只要望一眼召公,仿佛“心有灵犀一点通”一般的默契,随着年纪阅历的增长,他开始明白一些事理,他开始有所怀疑:也许自己就是召穆公的亲生儿子,他甚至有点不相信养父能够忍心献出自己的亲生骨肉,而且当时国人为什么要对周王赶尽杀绝,却能够饶了这些宠臣,按理说王上做的坏事,可都是宠臣们付诸实施的。也就是说“狸猫换太子”彻头彻尾的是一个谎言,是召公一个阴谋,周宣王姬静就是他召公的儿子,当时交出去杀头烧尸的就是真正的太子姬静,现在的周宣王本来不姓姬,而是姓穆,这是一个冒名顶替的国王!

    否则,为什么周厉王在外流亡14年,客死异乡,始终不说迎驾回宫,就连骨头也没有捡回来?而死后他的儿子却又能顺利嗣位呢?种种猜测自始至终萦绕他心头,坊间也或多或少地有些风言风语。

    这是一桩公案,说也说不清楚。这真是糊涂的爱,是真是假是甜还是苦,说也说不清楚,这就是爱,糊里又糊涂。

    不管谁曾经是老子,最重要的是谁能决定生死大事,谁说了上算,谁说了上算谁就是老子。

    太原守郡李寤自恃三朝元老,劳苦功高,尾大不掉。从那里动手?从太原动手。从谁身上动手?从李寤身上动手,从人口统计的事情上动手?周宣王决心已定,他此时却只想“料民于太原”。

    此语出自左丘明的《国语》,“料”是用斗来量米,意指估算;“太原”也并非如今的山西太原,“太”就是大的意思。他想让平民全部集中到一个天然大广场上,要亲自来点点人数。因为当时周朝所辖的确没有多少人口,而且大臣们每年上报的数字还越来越少,这样的人口普查方法还是完全可行的。

    调查户口也成为了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先河了。“查户口”这个词,现在不是什么好事,其实在周代也不是什么好事。

    但是,周宣王料民太原的是有必要性的。

    周宣王自丧失王畿南部的军队后,便清查登记太原地区的庶民,但仲山父极力阻止,以此凸显出王室内部革新务实派与墨守成规集团两种势力的斗争。究竟料民是否有必要,是否如仲山父所言是上天所恶c臣民公愤的事情呢?其实在宣王心里想的更加深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在经济方面,周厉王时期,人们为了躲避税收的剥削,渐渐地开辟私田,于是周厉王首开废井田c履亩而税的先例,国人心生不满,最后国人暴动,将厉王驱逐到彘邑。周宣王才实行革新,以户籍登记造册佂税徭役。

    在社会环境方面,周宣王外部征战屡败,受到周边国家的轻视;内部革新务实派与墨守成规集团两种势力势均力敌,在内忧外患的时期,让国家的综合国力快速增长是迫切的,而料民有可能实现这个目标。

    在政治上,周宣王倔强武断,刚愎自用,四处用兵,东征西讨,不让国内的军民有片刻的喘息之机,结果在著名的“千亩之战”中损兵折将c大败而回。于是,周宣王希望通过料民征集军队。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也不管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都是艰难的。成功的经验屈指可数,失败的经验确是很丰富的,每一次的改革都有自己独特的形式,以周宣王为首的王室内部革新务实派以料民为改革途径,那是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并非一时心血来潮c胡编乱造而来。

    只是1000万人口,依靠科学统计为7500万人口,又技术统计为2800万人口,虽然有政治考量上虚实相生的谋略,也确实是够“黑”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