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章 请人吃馍(第1/3页)  周宣王散打四十六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生五味杂陈。不论才子佳人,乱臣贼子,村野屁胡,还是君王太子,神仙皇帝。

    而人生的最初几年,也总是五彩缤纷,在成长的道路上,总会留下许多难忘的回忆,如繁星闪烁于夜空,其中几颗总是那么闪亮,让人记忆犹新。

    宣王也是这样。

    一日早晨,小宣王大约八岁之时,去学馆前,按照王宫规矩,他要到他的母亲申伯氏房间请安。此时,他的母亲的早已用过早膳,端坐于梳妆台前,由工作人员为她仔细梳理装扮。

    这申伯氏也非寻常百姓之家,而是西申国(国都在平阳,今陕西宝鸡眉县)公主。

    一番请安之后,他趁母亲申伯氏梳妆打扮瞬间,两根手指一拈,三枚刀币便“飞”进了他的长衫袖袋。

    出门前,他偷偷地瞄了母亲申伯氏一眼,申伯氏慈爱地叮嘱道:

    “我儿,要细读经书、明晓道义,不要调皮!”

    嘻嘻,小宣王暗暗庆幸,申伯氏居然没有发现他的小谋略。

    小宣王坐着六条牛拉的车,在一群服务人员的护送下,去皇宫内的学馆上学了。

    周代是中国比较发达繁荣的奴隶社会。当时教育体制比较完备,不仅贵族子弟享有各级教育的权利,即使是平民也不乏受教育的机会。

    西周贵族子弟的教育场所,既有小学,也有大学。

    学生入学时间与家庭政治地位有直接关系。周朝教育部规定:

    王候太子等副国级领导干部子女入学年龄为8岁,公卿、大夫等部省级领导干部子女入学年龄为10-13岁,以下级别干部及商人、平民子弟入学年龄为15岁。

    小学教育是以“德、行、艺、仪”为内容的德行教育,实际上是关于奴隶主贵族道德行为准则和社会生活知识技能的基本训练。

    小宣王的家庭成分是王候太子王,当然属于高干子弟了!

    西周的大学教育有一定的资格限制,只有少数符合资格的人才能享受大学教育。

    大学的学生一类来自按身份人学的贵族子弟。一类来自经过一定程序推荐和选拔的平民中的优秀分子。大学入学年龄王候太子为15岁,其他人20岁。

    大学学制9年。大学的教育内容服从于培养统治者的需要,“国之大事,惟祀与戎”,祭祀需要礼乐军事需要射御,因此大学分科教学,以礼乐为主射御次之。

    也就是说,大学不仅要学文化课,还要学军事课。还要思想过硬。

    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大学历来都应该是精英教育,不能搞成职业教育!

    对于小宣王这种有钱有势的学生来说,读书学本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比较其他人更加努力,更加有办法,更加拼命。

    你说可怕不可怕?

    周人对教育的重视超过了夏商。周王室也不例外。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铜尊上铭文说:“尔有唯小子,识之!”意思是说,一定要送孩子读书!

    两个时辰的学习终于结束了,小宣王如释重负,率领一众工作人员冲出学馆。

    他朝父亲周厉王的宠臣荣夷公的儿子小荣夷公挤了一个眼色,这小荣夷公挪动着他那肥嘟嘟的身躯,迟疑地跟在小宣王身后,他们来到皇宫外的集市上,让人买了两块锅边,饼浓浓的香精味扑鼻而来,他们一阵狼吞虎咽,馋得旁边的下人口水嘀哒。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荣夷公。荣夷公,是西周时期诸侯国荣国的第六任国君。他在周厉王三十年(在前9世纪)以后得到厉王宠信,虽然大夫芮良夫批评荣夷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但是厉王不听,终于以荣夷公为卿士及重用他。他教唆厉王对山林川泽的物产实行“专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