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章(第1/3页)  我的世界之佛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会议进行了一整天,中间当然休息了一个小时。吃饭,休息。

    当下午书记员把今天的会议纪要拿过来,让黄志山确认一下时,黄志山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思路。他必须回去找自己的团队,帮他完善自己的想法和构思。

    第二天一早,所有黄志山团队的23人,都集中到超算中心第二会议室。会议没有其他的议题,主要就是集思广益,从反向来思考一下黄院士的提议。

    会议没有主持,没有分主次席,大家围着一张圆桌。圆桌的位置不够,张小霞和另外几个助手,坐在外围的桌子旁,一边聆听会议专家发言,也做好会议的纪要工作。

    “同志们,昨天我和刘涛博士参加了光量子中心的一个会议,会议内容不便现在透露。但昨天我突然有一种灵感,初步想了想,有一定的可能性。但又是具有很大百分比的不可能性。现在我把这个思路告诉大家,希望同志们想想,有没有可能性?可能性有多少?如果可能性有一定的概率,我们能不能做一些这方面的前期工作?

    “情况是这样的。同志们,自从量子计算机开发研究成功以来,有五六十年了吧?它是怎么发展过来的?因为量子计算机是建立在可控稳定态微量子基础上的。为此,寻找和建立可控微量子的工作,便是超级计算的前提和基础。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找到并建立了21组可控稳定态微量子组。虽然21号微量子组还没有真正进入我们的超算系统,但这只是时间问题,没有技术难度了。但是,由于理论体系没有完整地建立起来,我们的可控稳定态微量子都是凭经验或者简单的理论,象盲人摸象式的建立起来的。这种摸象似的寻找和建立,难度越来越大,成功的概率没有标准。所以,这样下去,我们的研究工作会走入死胡同,研究的源泉也会衰竭。这肯定不是科学的方法,或者不是科学的态度。开始的时候这么做,是为了在寻找过程中建立规律,建立科学的模型。但现在发现可控稳定态的微量子,简直无规律可循。刚完成的第21号微量子,居然是弱力作为可控端的,这是现有理论无法解释的。

    “为此,我们能不能拓展一下思路?变寻找和建立微量子来构建量子计算机系统,反其道而行,通过建构小型的试验量子计算机系统,改变已有的微量子控制端口,是否能有新的微量子产生?或许一个微量子在不同控制端口的控制下,实现新的微量子控制方法和控制途径。大家分析分析,有这种可能性吗?可能性的概率有多大?”

    在座的都是博士,博士后或者研究员等。除了张小霞等助理,他们都很快的理解了黄院士提出的新概念和新思路。但要通过自己的分析,来确定之种新概念的可行性,确实需要一定的分析和研究。会场上一时几乎就没有声音。有人让助理回去把自己的电脑拿来,有人则坐在椅子上闭目沉思起来,但没有人发言。这些都是专家级国家人才,没有充足的理由和证据,是不会夸夸其谈的。

    最后,会议进行到两个小时之后,才有沈俊岭博士开始发言:我从进入黄院士领导的咱们这个团队开始,已经完全接受了黄院士的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模式,在工作中也会加以利用。但就今天的构想来看,我认为这种构想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一个微量子为什么有其稳定性?稳定性本来就是和可控性相矛盾的。一个微量子的稳定性,其实就是它的不可控性。假如微量子在各个结构结点都可以控制,那么它的稳定性怎么能得到保证?我们现在拥有的第21组稳定态微量子,它的可控性是微量子结构中残存的,寻找和建立该机构的其他可控端点,必将甚至可能彻底摧毁该微量子的稳定性。

    当然,这次是我肤浅的思考,不一定准确,仅供参考。

    黄志山听着。第一个发言者就否定了他的想法,并且有根有据。看来我的思路能需要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