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肥城市坊(第1/3页)  雏凤声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肥城的规制和汉时大多的县城并无不同,城有两门,分列南北,纵贯两门间的大道把肥城一分为二,治所、钟鼓楼、邮驿都在这条纵线之上,钟北鼓南,治所和邮驿都在城北,对街而邻,治所由于撤县合并而封闭了一部分,留下一部分改为了乡舍,邮驿则完整保留下来。

    靠近南门处有市楼和市坊,若是肥城还是县治所在,那么市楼内应该常驻着市掾来管理市坊,因着撤并县治后,原先常驻市楼的市掾也撤销了。只是肥城市坊仍然是一个不小的市集,若是也随之撤销一则不利百姓民生二则少了市税,所以郡中仍然保留下了肥城市坊,既保留则不可无人管理,就由卢县市掾派了一个佐吏常驻于此。

    这一任肥城市佐名叫黄福,在陶应印象里乃是个机灵人,因着肥城市佐一职管着一个单独的市坊,身旁又无顶头上司看着,又不像其他的市坊即便常驻市掾也要天天去县舍点卯,正所谓“山高皇帝远,乐得我逍遥”,乃是个不错的肥职,故而出身小户人家的黄福更是小意经营,别人“每逢佳节倍思亲”,他则是“每逢佳节备好礼”,整个卢县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打点的异常周到。陶谦上任卢县令三年来,黄福就在这个不入流的肥城市佐上也做了三年,三年来肥城市坊经营得不错,市税虽比不上卢县市楼收得多,但也不比周边其他小县的市楼少了,更由着他做人左右逢源出手大方,听说这任市掾升迁后很可能由他补了卢县市掾的缺。黄福知道县令和夫人都特别疼爱幼子,而陶应喜好斗鸡走狗耍蛐蛐,这几年没少变着花样给他捎带机巧玩物,什么开封青鸡、成县蟋蟀、广阳走犬、荆州八哥、鎏金弹弓之类的,也不知道他从哪里鼓捣来这么多好玩的物事。

    平日里都是黄福逢年过节到卢县送礼,今天陶应自己到了肥城,自然是要到肥城市坊去逛一逛。陶应牵着陶青儿,身后跟着小跟班陶茂、樊槐和一个仆妇一个健仆出了邮舍,路过舍门,许耽还指派了个扈从跟随,这是甘氏特别吩咐的,毕竟出门在外不比卢县熟门熟路,自家儿郎又惯来不让人放心,让扈从随时看护着。一行人前呼后拥的沿着街道往南门行去,穿过鼓楼,不远处就矗着座三层重檐厦两头造顶的门楼,顶楼正对街面的一侧横插着一根旗杆,一面书着市字的旗帜迎风舒展。门楼的底层既宽且高,仅有两边立柱和墙面,正进处开着两扇漆木大门,足够两辆马车并行,除了两侧墙壁各有一条木梯通往楼上之外便空无一物。

    楼上便是市佐的官署了,若是不出意外,老熟人黄福应该在楼上,只是陶应并没有去见他的意思,逢年过节人家送节礼那是人情往来,若是无事登宝殿被当作上门打秋风的那可就丢份了。几个人穿过门楼进了市坊里,两个市吏打扮的汉子站在门楼里唠嗑,也没在意进出的几人,即便留意了也认不出陶应,毕竟这小市楼里也就黄福有脸面能往县衙里走动,其他人或许认得行县时候的县尊大人,哪里还会有人认得县尊大人家的半大小子呢?

    市坊里已经临近歇市,顾客零零星星,店伙计们也多闲着唠嗑,更有几个凑在角落玩樗蒲,“卢卢卢”、“稚稚稚”地大呼小叫透着和此地相符的市井气息。

    进了坊门后,几个眼尖的店主伙计便殷勤吆喝起来,“邺县秋桃大又甜哎!”、“真定蜜梨水汪汪哎!”、“安邑大枣禁中御贡叻!”、“乐陵小枣核如针咯!”、“霜中红颜齐都李噢!”、“吴郡乳柑御前贡果!”、“蒸饼,甜馅蒸饼!”、“汤饼咯!一碗管饱!”、“卖鱼鲊咯!新鲜的鱼鲊!”、“肉臛粥叻!喝一碗暖暖身子哟!”、“上好的绫罗绸缎葛绢绡纱应有尽有咯!”、“济南冶制卅炼钢刀”、“西旅游梁,新城粳稻,滑若凝脂,疏松可口!”、“蜀中姜荼蜀锦蜀剑”,更有甚者看到一行中两个孩子锦服纹绣显见得是富家子弟,便拿出陶球、鼗鼓、鸠车、纸鸢、泥人、木狗在手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