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三章 阿二的信念(第1/2页)  战辽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九州岛上,长崎东南方几百里远的百贯山山脚有一座丛林,名叫昌明寺。

    这是座历史很悠久的丛林,最早供奉的是天道大神,但在平安时期被一向宗买了下来,成为了萨摩藩里唯一一座一向宗寺庙。

    这里地处萨摩藩与肥后藩的交界处,且又不在交通孔道上,所以非常地隐蔽和闭塞。

    昌明寺周围有个小村子,只有三十来户人家,除了那位名叫三木丸的家伙外,其他全是租种昌明寺寺田的贱民。

    阿二便是其中之一,此刻,他正背着个大大的背篓,梭巡在昌明寺通往川内川的道路上,希冀能捡到几块来往牲畜的粪便,以便为他那差不多1町的稻田准备来年的堆肥。(螃蟹注:町是日本土地面积的计算单位,1町约等于15亩)

    背篓里只有几块干巴巴的马粪,阿二慢慢走在空无一人的山道上,心情有些落寞——昌明寺现在越发封闭了,往年还不时有僧侣或是插着刀的老爷们来往,今年竟是经常好些天看不到一个人影。没有人来,便没有牲畜粪便可捡,自己那町地的堆肥可该怎么办?

    阿二没有名字,“阿二”不能算名字,只不过是他老爹为了不混淆几个子女给他起的一个称呼罢了——贱民是没资格拥有名字的,哪怕是三木丸这样的名字。

    阿二今年四十二岁,算起来,他家租种昌明寺的田地已经3辈了,可他没三木丸那样的好运气,能成为昌明寺典座的老丈人,进而成为昌明寺寺田的包租,摇身一变从贱民变成了拥有名字的平民。(螃蟹注:典座,是寺庙里厨房和斋堂的负责人,简单的说,就是后勤总管。ps2:日本僧侣是可以结婚生子的)

    不过阿二觉得自己不比三木丸差,因为他生了三个儿子。

    二儿子今年都已经十六岁了,因为家里养不起,所以早早就送到了肥后的八代那边过继给了当渔民的远房表哥,那家伙总是生不出儿子。

    说起来,阿二干农活还是非常卖力的,只是昌明寺的长老们心太黑了,今年才是宽永五年,可村子里的租子都已经交到宽永八年去了。(螃蟹注:公元1628年是日本宽永五年)

    这还不算完,听三木丸说,今年还得再交两年的租子,若有胆敢不交的寺里就要追比欠债了。

    村里人家家都欠着寺里的高利贷,阿二算是欠得少的,可也有三两银子。欠了五年,利滚利算下来,现在已经变成了18两了,这还是两年前追比欠债时阿二卖了最小的儿子还了5两银子,要不还得更多。

    不过他还算幸运的,村里欠的最多的已经上百两了,估计这辈子是还不完了,只能等下辈子吧。

    想到这里,阿二不禁用满是怨毒的目光扫了一眼远处的昌明寺,该死的和尚们,一天啥事不干,一个个还能吃得肥头大耳的;自己天天喝野菜汤,连颗大米都看不到,还得拼了命种田交租子!

    佛祖?慈悲为怀?普度众生?我呸!

    还是主好呀!

    阿二四处张望了半天,确定没人看得见自己后,飞速地在胸前划了个十字,嘴里虔诚地念了一声“阿门”。

    是的,阿二是切支丹教徒,去年夏天才受的洗。

    阿二投入天主的怀抱,还得从他那过继出去的二儿子说起。

    阿二的二儿子虽说过继出去了,可每年都还要回来一两次看望生父生母。每次回来,孝顺的小家伙都会或多或少带回点鱼干、咸菜乃至黄澄澄的海盐,是这个贫寒到了极点的家唯一的佐餐物。

    就在去年年初,柳树刚刚抽条的时候,小家伙又回来了,这一次居然扛了一小袋大米,还鬼鬼祟祟塞给他们老两口一把明国的铜钱,吓得阿二连连追问,生怕小家伙干了什么不该干的事——在阿二看来,人穷点没什么,可要是偷鸡摸狗就真辱没祖先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