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雪山茕茕客(第1/4页)  清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唱歌的是个二十来岁的青年,苍白的面色、眼角的乌青似乎说明了此人的身体似乎并不康健。冰天雪地里一个人自顾自的唱着悲歌,在皑皑的雪地里留下一串脚印,悠悠的来,悠悠的去。

    似乎是歌声太过沉郁悲凉,连狗都听不下去了。两条两只灰毛土狗夺门而出,直认着唱着歌谣远去的青年的背影狺狺而吠。瘦骨嶙峋的狗子,偏偏是阔口獠牙,瞧上去自是十分狰狞。

    狗的主人闻声而出,只是到底晚了一步,依稀只能辨认得出风雪中青衫猎猎的背影禹禹独行,衬着满天风雪,呜呜北风,瞧上去是那般的悲凉落寞。只是这位刘三爷现在在意的却并不是这个。

    “咦,这却又是是从何说起?”刘三爷啧啧称奇地道:“这是刘禹锡的‘竹枝’令,分明巴蜀之音,怎么会在咱们这个地头上流行起来?怪事怪事,嘿,这小子唱的这般沉郁悲凉,倒是误解了刘禹锡的词中真意。分明思乡之情,怎的就唱出了亡国之恨?奇哉,怪哉。这人是谁,你们谁见过?”

    刘三爷早年曾在中原游学,肚子里到也有点墨水,此时却是正好卖弄了一番。只可惜身周的人们不给面子,他左右看了一眼,却是没人回答。

    “嘿,大宋都亡了,陆秀夫背着幼帝投身沧海,十万百姓举身殉国,怎的就唱不出亡国之恨了?”说话的是打西街过来的徐秀才,当然了,徐秀才自称曾中过举人,只是大家伙儿谁也没当回事儿,依旧是“徐秀才、徐秀才”地喊着。

    “大宋怎么会亡?蒙古人打了大半辈子也打不下来的大宋,怎么可能说亡就亡了?徐秀才,可莫要胡言乱语,是要遭天打雷劈的!”刘三爷也是吃了一惊,却是并不怎么相信。注意到今儿个徐秀才披散着头发,全然没有平日里衣冠楚楚,自诩风流才子的仪态,心里还是有点儿发毛。

    只是徐秀才却没有再回他的话,吟诵着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嘿嘿,国破山河在,国破山河在,国都没了,要这河山何用……”跌跌撞撞地踩着积雪,像是疯了一般往前奔跑着。

    “怕不是疯了吧!”刘三爷嘀咕道,心里却禁不住升腾起一股寒意,来的莫名其妙,却是真个令人心肝儿发颤。

    “咳,三爷,徐秀才这几日里不知中了什么邪,整日里疯疯颠颠的,您还不知道?不用理会他的。倒是您说的那个唱歌的无名人,小的倒是见过几次。”卖炭的老翁孙老头咧着一口黄牙,牙齿漏风。却将炭车放下,凑了上来接过了刘三爷的话茬。

    “哦,说说看?”

    孙老头走了过来,向着刘三爷拱手问安,随即道:“要说这人到底是打哪里来,小的倒是真不知道。许是南方过来的吧,都来了好个月了。这人说得一口好官话,据说学问也是不错,字也写得不错。就住在北村后面的大雪山里面,人怪怪的,不怎么爱搭理人,三爷可是要传他问话?”

    刘三爷摆摆手,唏嘘道:“问什么话?怎么看。这厮也是个汉人,这就足够了。嘿,自打蒙古人占了这里,咱们汉人的日子是越发不好过了。几十年都过去了,哼哼,那赵官家早就把咱们这旮沓给忘记了。”

    “谁说不是呢?”孙老头跟着叹气一声,却又听到刘三爷继续道:“总有一天,这天下还是我汉人的天下,等着吧,总有一天,官家会杀回来的,就像岳爷爷当年一样……”

    “我的天老爷,三爷,可不敢胡说啊!”一声妇人的呼喊,却是出自刘三爷的结发妻子,一个四十来岁,长者几颗麻子但却别有风韵的女人。刘氏劝道:“爷呀,今儿个可是蒙古人的天下,可不敢胡说啊,要是叫那些蒙古人听见了,那可是全家都要杀头的啊。”

    刘三爷一声冷哼,气鼓鼓地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