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3章 成绩的价值(第1/3页)  第一日不落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3章成绩的价值

    自从橡胶股票风潮过去之后,元气大伤的国内反对派几乎在上层销声匿迹,穿越众大权独揽之后自然更加肆无忌惮的大搞双轨制经济体系。在国内除了物流和批发零售产业,所有的制造业和原料工业都采取了高度集中的康采恩联合体作为组织核心的计划经济体系。高度的资源和资本集中让穿越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纸面上的技术和工艺流程具现化的难关,同时也将股份制和期权激励根植到每个组织内部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庭成员心中。

    在风潮过后的三年内,帝国境内的所有农工业产量数据指标都实现了50以上的增长,增长最快的电解铝都超过20000几乎只有实验室产能的电解铝开始上项目自然产能增速惊人。发电量超过1000万度,占世界总产量的100,化石能源主要是煤超过500万吨标准煤,占世界总产量的98。

    诸如生铁、钢和成品钢材、水泥、精炼铜、化肥、玻璃和木材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在满足国内旺盛需求的前提下还有部分可供出口。

    至于船舶总吨位和公路总里程则超过预期,达到了600万吨和1万公里的跨世纪水平。就一个船舶总吨位就完爆所有其他国家了,这个数字相当于帝国意外所有国家船舶总吨位的8倍。棉纱产量:20万吨,同比增长17。5,占世界份额的70;布产量:8亿米,同比增长46。2。黄金产量:30吨,同比增长8。57,世界第一;

    粮食产量4000万吨,肉类产量300万吨,禽蛋产量80万吨,水产品产量512万吨;蔬菜产量3800万吨,水果产量1000万吨,油料产量310万吨,白糖产量12万吨,烟草和可可咖啡之类的嗜好品产量不过2000吨,仅仅只是作为少量供应军队和上层的特供。

    这些纯粹的数字不能说明什么,但是华夏帝国的整体实力毫无疑问的足以碾压一切同时代地球上的其他文明了。

    再看看细节,在最基本的社会结构家庭内部,极高的生产力也造就了远远高于世界的生活水平和健康的身体状态。

    一个在码头当搬运工的文盲苦力,一年挣的钱可以养活故宋100个福建山区的佃农。粮食价格的快速下滑虽然影响了很多地主和依靠实物租税生活的阶层,但是种一亩田的收获则增长的更为快速。

    原来普通的稻田种的是原生态的本地稻种,虽然经过千百年的精心选育,也不过200到300斤一季稻谷的收获,但是使用了的购买的口感更好的香米稻种和化肥农药之后,产量不禁增加了2、3倍,产值也提高了几倍。原本自留的种子和一点有限的人畜粪便和草木灰做的堆肥虽然廉价,下点用完了还能再生的死力气等成本又如何,其产品不适合商品化,自己吃和交租都不够;但是换成租借小型农机、使用现代的化肥、农药、管理技术成本化肥不过增加50,可支配收入增加几十倍。签订和合作社统购统销技术合作的协议就可以发财了,原来扣除租子和口粮,剩余的收获物简直可以无视,现在多出几倍的余粮包销给合作社就能消费合作社的工业品和金融品了

    不用说种植商品化的蔬菜水果的农户了,这些土地都是和白银海注1一样的资本。那些下海捕鱼和捕鲸的船队的人均收入更加可观。

    帝国的农业就这样远远不断的为工业化提供原料、资本、购买力和市场,可以这样说,工业化的所有成本都被穿越众以极高的手段分摊到了每一个可以分摊的对象身上,从而避免了计划经济对国内农民的残害和市场经济对国内工人的压榨。通过提高农副产品价格维持内需,通过虚拟经济市场创造购买力和吸纳超发货币,通过出口和投资维持工业品价格,通过高效管理和低税收保持资本家利润。

    在电气化革命之前,帝国就进入了标准的帝国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