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 帝之丧(一)(第1/2页)  三都天下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五月十五,天气晴朗,偶有微风吹过,上京城卸下喧闹的外表后显得更加单调。城外倒还有几分壮景,离城不远处便是一片片高大的松、杉,五丈宽的石板驰道从上京东南西北四门出发通向九州各地。远处连绵的山峦不高不低,绿的不鲜明,像是掺了淡墨,看起来有些黯淡。再远处,就是一片荒凉了,森林不再,连草地也逐渐稀疏,地平线处露出一抹纯净的黄色,那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大漠。过了大漠,住着大周最危险的邻居——突厥二部。

    宇文先祖选择此地立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觉得江南纸醉金迷之地容易孳生昏庸的子孙;中原腹地的古都各种资源几被耗尽,不适合再做王都;而北面,边防重地全在北面,让谁负责似乎都不太放心,所以就只能亲自坐镇,让子孙永远保持警惕。

    但事实证明,无论怎样精心、缜密的设计,都耗不过时间的消磨。百年后,原本荒凉的上京也变得繁华起来,富商大贾在此云集,没有河流,便开凿一条;没有楼阁,便动工兴建;没有花草,从南方运来;权力是不可能单单只是权力的,它会将人的不断扩大,直到不可避免地衰败下去为止。在大周,衰败的尽头是什么呢?荒凉也开始制造腐臭糜烂,生锈的警钟变成哑巴冷眼旁观,木材矿藏的命运与在中原的古都时一样被消耗殆尽。

    一般来说这宣告着另一个轮回的开始,人们会相信周室已不是天命所在,然而偏偏有人在这样的境地,仍能让百姓相信——他就是当之无愧的天子。

    法事已毕,吊唁已结,今天宣宗皇帝的灵柩将从永定门出发,送往景陵。景陵说起来还是个半成品,只能保证不漏水,因为开工时间太短。但是宇文顾却说,就这样就行了,所以景陵成了周国三百年最寒酸的帝王陵寝,不知道的人一定会将景陵作为王朝衰弱的铁证,实际上,正是寒酸的景陵补上了救活周国的最后一味草药,皇帝勤俭的品性将传遍天下,让周国还是正统的信念在百姓的脑海里扎根。

    但五月的这天,李明哲的内心充满不甘,已经不必说悲痛了。

    皇帝是天子,古时圣贤坚信天有人性,可现在上天表现得太过平静了,无云无雨。

    李明哲不太相信这个,但总有人相信的。上天不仅没有给他的孩子、优秀的孩子应有的长寿,连最起码的哀悼都吝啬,如果“天”真的存在,为何这样戏弄他的子民?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对大多数人来说,皇帝的驾崩不算什么事,他在街上见过因妓院在国丧期间歇业咒骂不已的人,见过因丧服大卖而兴高采烈的人,但更多的是无动于衷的人,对他们来说这一天跟过去千千万万的日子一样普通。

    屋内十分闷热,李明哲的心却发冷。之后流传的“吐血三升”不过是人们的臆想,他甚至并没有恸哭,听说宇文顾驾崩的时候,他只是觉得长期以来对宇文顾说过的自己的担忧居然成真了,他甚至还自嘲了一下自己的乌鸦嘴。

    可是那一阵自嘲之后,脑海里突然一片空白——他不知道该想些什么了。他只感觉脸颊上有热的眼泪划过,他很久很久没掉过眼泪了,都快忘了哭是什么感觉了。他觉得那时候他不是因为悲痛而哭的,因为那时候还没有接受皇帝已经驾崩的事实。

    真正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在梦里不断梦见,却又只能告诉自己,斯人已逝。

    那时候的眼泪,是它自己落下来的。自然而然。甚至不需要感情的触发。

    厅前挂着宣宗御书“清正廉明”,那些凶险却莫名安心的日子又浮现在眼前。他感到由衷的无力之感,他没有心力再去与一位新君交心,也担心与先帝过于深厚的情感会让他做出不明智的选择,更怕看见自己呕心沥血才隐约得见的中兴之像,就此湮灭。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