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二七六章 华人华侨(第2/4页)  美女赢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现了杨景行的到来,不过这会杨景行的目标很明确,直接去讨好最老资格的。

    唐青真是老而弥坚,一点不像两个月前才做过搭桥手术的人,老远就大声招呼着:“杨老弟!”迎上前就是热情拥抱。

    众目睽睽之下,这一老一少还互相吹捧起来,然后唐青就要给杨景行介绍一下,什么美国华人商会的什么理事。旁边文付江直接着急在脸上,不等杨景行认识完大老板就提醒:“杨顾问,这边李参赞……”

    杨景行实在来不及,茅天池还在似笑非笑呢,在他看来他茅老在华人音乐界的地位可不一定就比唐青低……

    说是什么文化联谊会,其实是一场私人聚会,共同组织者是华人商会的两位热心老板加上著名华裔圆号演奏家。参加聚会的大多是华人华侨,少数几个白人面孔也很适应场合的样子,还能做出终于见到作曲家的表情。虽说是私人聚会,驻纽约总领事馆的文化参赞处的参赞和领事也是以私人身份来参加聚会,但是对中国人而言公仆始终是公仆,而且文付江早就打听出来这年轻的李参赞也是有点来头的,家族上和浦海也曾经有过点渊源,最关键的是领事馆这次对民族乐团的访美给予了相当程度的重视。

    相比领事馆或者同行对作曲家的恭喜鼓励羡慕,杨景行更愿意收集一些新鲜的谈资,他这两三个小时一点都没闲着,收获颇丰,晚上跟女朋友可有得聊了。比如两位老板慷慨解囊共同为这次联谊捐赠了活动费用,华人华侨对这种善举不吝赞美,而老板们也有贵族之气度,或者就是因为没经历新中国改造而保持了前朝的优良传统,真是蛮特别的做派,民族乐团前辈们都纷纷看稀奇。

    联谊会上也有在法拉盛卖小商品的小老板,跟杨景行多聊了几句,不因为懂音乐,而是知道杨景行是江浙人,而小老板经常去义乌。小老板也是有志向的,说是准备放弃零售搞进出口贸易了,他坚信义乌商品天下无敌!

    文化聚会当然得有作家,杨景行前后收到四本亲笔签名赠书,其中一位作家自父辈起家里就没有一个人踏上过中国大陆一步,他不光在的中写了一个发生在特殊年代的凄美故事,也非常忧心地跟杨景行聊起贫富分化的严重过问题,并很看得起地鼓励作为富人阶层的作曲家要为中国更多忍饥挨饿的人做点什么。

    民族乐团二胡首席的表弟定居洛杉矶十来年了,因工作需要每年回祖国一两次,作为生意人的感触跟作家的猜想就很不一样,甚至有让子女未来去中国发展的打算,还让杨景行作为年轻人提供点参考意见。

    杨景行没走眼,看着面善的老人确是香港演员,已经移民美国十几年当了业余画家。演员虽然没什么名气但是在经典喜剧影片中饰演过让人影响深刻头号反派,说起来何沛媛肯定会惊奇的。曾经的演员真是老了很多,不过艺术似乎真能让人的气质改头换面。

    难怪那个白种男人四处热情洋溢地低眉顺眼,原来是普通话比较熟练的房产经纪。而杨景行这身行头好像真起了点作用,差点就被房产经纪给缠住了,还是记者帮忙解围。

    三十几岁的女记者是以个人身份来参加联谊会的,也算是在文艺展现奋斗了好些年的人,虽然以前更多是报道描绘一些官方的中西文化交流,但是她也不仅仅只是当成一份工作来做,今天找机会跟杨景行好好聊的目的也不是劝说开创新纪录的作曲家接受采访。杨景行向记者诚恳说明自己在严肃音乐领域的小成绩还远远不够成为先进代表人物,不光严肃音乐,事实上在绘画、文学等诸多领域,已经有好些国人好多年前就名满世界了。

    作曲家说的那些人记者可是面对面见过不少呢,但她还是认为这一次的事件更具有新闻价值。杨景行问为什么?记者能说出很多原因,甚至扯到因为作曲家年轻而且有一个更为大众接受的身份——四零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