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二四章 树欲静,风不止(第2/3页)  阿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感交集。

    当年臧艾的父亲臧霸曾经跟随陶谦剿灭黄巾军,后来陶谦猜忌臧霸,臧霸跑到泰山郡落草为寇,而投靠臧霸的竟然全都是当年黄巾军的余孽,所以臧艾对于黄巾军,始终是有着特殊的感情。

    旁边,司马懿长叹一口气:“好一个刘阿斗,好狠毒的计策。”

    “大人为何如此说?这冀州黄巾军,干刘禅什么事?”

    “若不是刘禅派骑兵袭扰冀州,哪会有今日遍地的黄巾军。百姓要是吃得饱饭,谁会闲着没事去造反?历来平民百姓造反者,多为被迫造反。之前都听说曹叡治下税赋颇重,被迫造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只不过这伙反贼恰好是借了黄巾军的名声罢了。”司马懿话音顿了顿,接着道:“幸好江东多山地丘陵,不利于骑兵发挥,否则的话汉军凭着骑兵优势,对我江东也用此招的话,江东也必败无疑。”

    “大人,魏国已经是强弩之末,如今更是内患横生,我觉得现在正是进攻冀州的大好时机。”诸葛诞从旁插口道。

    “说的不错,我这就上表陛下,咱们发兵冀州。”

    ……

    邺城。

    农民起义将曹爽弄的焦头烂额,虽然起义军的战斗时的确不怎么样,但是整个冀州遍地烽火,曹爽救完东边,西面烽火又起,救西面,东面又有县城奔攻占。

    朝堂上,曹叡望着堂下群臣,有气无力的说:“诸位爱卿,有何破敌良计,速速道来。”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言语,朝堂上安静一片。

    “哎……”曹叡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一年来,曹叡已经习惯了这种沉默,每次问计这些臣子,大家都没有多少言语。

    “陛下,黄巾贼如同野火燎原一般,一时间难以熄灭,臣以为应先稳定住当今局势。”中书刘放开口说。

    “哦,那刘爱卿以为该如何稳定局势呢?”曹叡接着问。

    “陛下,黄巾贼匪的目标是我冀州郡城县城,臣以为,只需加强各个县城的兵力即可。一座县城,若是有四五千守军,绝对无惧黄巾叛匪。所以臣以为,陛下可招募新军,驻扎在各个郡县当中,让黄巾贼无城可攻,无粮可抢。”

    “扩军?”曹叡无奈的笑了笑,随后接着说:“爱卿可知道,如今前线大将军曹爽麾下四十万大军,已经让朝廷国库吃紧。冀州大小城县上百,就算是一城三千人,也许好几十万人方才能够驻守到各城中,朕哪里有这么多钱粮在养几十万大军!”

    另一位中书孙资马上站出来,开口说:“陛下,刘大人所说不无道理,不过这国库吃紧也是事实,所以臣以为,陛下可效仿当年剿灭黄巾之乱之法,下诏各地严防,命各州郡准备作战、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让地方豪杰自集成兵,剿灭黄巾军。陛下只需在如后封以官职奖赏便可。”

    “好计策。”曹叡轻轻一拍桌案,当年汉朝成功的剿灭黄巾军,很大程度是靠着地方上的势力为皇甫嵩主力拖延了时间,当然这也造就了诸如曹操、孙坚、董卓等人的兴起。刘备虽然得了一个县尉,不过也算是黄巾之乱的受益者之一。若是没有这些地方豪强为朝廷大军拖延了时间,皇甫嵩的大军恐怕就会如同现在的曹爽一样,四处救火疲于奔命。

    “陛下,不可!”就在此时,一个人走了出来,曹爽一看,说话的正是仆射卢毓。

    卢毓是卢植的儿子,而卢植是大汉朝平定黄巾之乱的统帅之一,所以卢毓也算是当年黄巾之乱的见证者。

    “陛下,孙大人的计策虽然不错,可是若是让那些地方豪强成立私兵剿匪,日后剿灭了黄巾军,却会造成尾大不掉之势,难以管理,我朝可能会因此走上汉朝的老路啊!”卢毓开口说。

    听卢毓这么一说,不少大臣纷纷点头响应。昔年的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