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 三难(第2/4页)  阿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来的路上臣已经想过,这迁徙氐人来雍州,有三难。”

    “丞相请讲。”

    “这第一点,由西域到雍州,路途遥远,氐人百姓的速度自然比不上行军打仗,要走很久才能到达雍州。想当年先帝撤出新野的时候,曾携数万百姓,每日行军速度才不过三十里而已啊!那时先帝所撤,不过一城之民,而如今,陛下可是要迁一族之民,这行军速度,必会慢的许多。臣恐怕,这些氐人半年都难以走到雍州。而这半年多的时间,氐人百姓所消耗的粮草辎重,又有何等庞大,陛下可曾想过?”

    “自先皇登基起,我大汉便战乱不断,胡人肆虐雍州,雍州农田耕地尽毁,这一年,全靠益州的存粮维持。再加上去年的时候,陛下层讨伐南蛮,迁五溪蛮民至益州,如今我国库钱粮早已空虚,当年刘璋所遗留之钱粮,也已经消耗殆尽,臣来之前曾经查过,如今国库根本拿不出来这么多粮草,供氐人迁往雍州的途中使用。此乃第一难!”

    阿斗开口说:“丞相,你说的我也考虑到了,这粮草的确是个大问题。所以我准备年内先迁徙五万氐人壮丁来我雍州,要赶在春耕前到达,然后以他们所种的粮食,供给第二批氐人迁徙过来。”

    “陛下,如此一来,恐怕要七八年时间,方能将所有氐人都迁到雍州!”

    “呵呵呵,怎么,丞相你等不及了?朕还年轻的很,而丞相你也不过刚刚不惑之年,七八年么,朕等得起!”

    诸葛亮点了点头,正如阿斗所说,自己今年才四十岁,过个七八年,也还不到五十,而阿斗七八年之后还不到三十岁。相比起定鼎天下,这七八年的时间,根本算不了什么。

    诸葛亮清了清嗓子,接着开口说道:“陛下,这氐人的很多生活习惯,与我们汉人不同,而且这氐人毕竟是方外之民,不服教化,来到我雍州,必然会与我大汉子民有所冲突矛盾。本来若是实行屯田的话,设立屯田大营,将氐人集中管理,可抵消此事,而如今氐人随来,却不为屯民,这不为屯民,想必会与雍州汉人子民有所接触,臣恐怕,日久会生民变。此乃第二难!”

    “恩,丞相说的是,这的确是个难处。”阿斗的眉头也皱了起来。这民族矛盾历来是最不好解决的。氐人虽然也是农耕民族,但是生活习惯与汉人肯定是有差别的,这生活习惯还算是小事,可是如今雍州刚刚被胡人联军洗劫一空,雍州百姓恨透了胡人,哪怕是氐人没有参与进攻雍州的事情,在汉人百姓眼中看来,氐人也是胡人的一员,既然是胡人,就是抢夺自己家产,杀害自己同胞的罪人,罪无可赦。这冲突,在所难免。

    想到这里,阿斗不由得想起了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些高鼻子蓝眼睛的洋人,也是由不同的国家而来的,可是对于华人来说,这些洋人没有任何的区别。特别是当初那几个义和拳出身的,只要是洋人,不管好孬,也不管老弱妇孺,都要杀干净。这在阿斗看来,是很不齿的。

    “丞相,这个问题,朕还真的没办法。”阿斗无奈的摇了摇头。

    诸葛亮仿佛早就知道了阿斗的答案,无奈的笑了笑,而后开口说道:“陛下,这汉民与胡人之间的事情,非一朝一夕可调合。不过臣以为,陛下在处理氐人和汉民冲突的时候,只需要不偏不倚,一视同仁,自然可以是民心顺服,民心顺服,则大患不生。只需一些小患,则不足为虑。”

    “如今我地方官员,皆为汉人,处事必然偏向汉民,久而久之,氐人不服必有积怨,有怨则乱生,所以臣以为,陛下可从氐人当中选拔官员,以氐治氐,辅以汉人官员,可保久安。”

    “恩,这选拔官员的事情,丞相比我在行,就交由丞相办吧!”阿斗点头答应道。

    “陛下,这第三难,便是氐王苻健,该如何处理?”诸葛亮话音顿了顿,接着开口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