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九章 择路岐山(第2/3页)  阿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人虽然喜欢剑走偏锋,但是这一战是刘备称帝以后的第一战,关系着蜀国未来的国运。庞统知道这一战所消耗粮草大半来自汉中,若是这一战蜀国未能取得一定成果的话,恐怕未来五六年内很难再有能力出兵北伐。所以庞统也赞成稳一点的好。

    相比起来,关羽的方法虽然是见效快,但是危险性也比较大,很容易被人两面夹击,若是在士兵数量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庞统也许会支持关羽一把,但是如今刘备能够调动实打实的二十万大军北伐,二十万人马,在三十年前乱世刚起的时候可能算不上什么,但是在现在,二十万大军却足以让三国任何一方难以招架。

    说起来刘备内心当中是比较赞成关羽的想法的。但是刘备自己也知道,如今蜀地一共有三十余万人。而若是自己北伐,自然需要留下人来镇守巴蜀,防备孙权,再加上后勤粮草供应的问题,二十万人已经接近出兵北伐的极限了,而同样这二十万人是刘备自己的家底子,刘备辛辛苦苦好几十年,就积攒了这点儿人马,千万不能够有所差池,所以刘备觉得,还是稳一点的好,最后刘备同意了诸葛亮的意见。

    而这时候,魏延又站了出来,提出给自己五千兵马,走子午谷偷袭长安。

    这时候镇守长安的依然是夏侯楙。夏侯楙是夏侯惇的儿子,与曹丕的关系很好。年前的时候夏侯惇病死,而曹丕就封夏侯楙为安西将军,持节,继夏侯渊之后都督关中,驻长安。

    此时郭淮虽然是雍州刺史,但是手中的权利却不如夏侯楙。夏侯楙都督关中,相当于控制着一个独立的兵团,而过郭淮只是一州之首,手中实权还是不如夏侯楙的。毕竟这都督关中军队事关重大,放到郭淮一个外姓人手中曹丕还是不放心的。而夏侯家好歹也是曹家的亲族,所以即便是曹丕知道夏侯楙能力不如郭淮,还是将兵权交到了夏侯楙的手中。

    魏延认为,夏侯楙这人全靠父亲夏侯惇的荫功和跟曹丕关系良好才能够登上如今的位置。刘备大军出岐山,攻击陇西,必然将曹丕的主力调动到了西面,东面的长安就会防备空虚,而这时候如果派一路人马轻兵简从,走子午谷突袭长安,只要攻下长安,那么雍州的战役也就等于基本结束了。失去了长安,曹魏大军将面临着粮草无法供给的问题,到时候说不定还有机会全歼雍州曹军。

    诸葛亮当即提出魏延所说的方法危险性太大了。不过诸葛亮却没有明确的表示反对,只是表示不支持罢了。跟历史上诸葛亮北伐时候不同,刘备没有经过夷陵的战败,所以此时的刘备家底子还是很丰厚的,五千人马的损失,刘备是能够承担的起的。

    相比较起来,这五千人马的投资所带来的回报却是极其丰厚的,若是真的能够闪击拿下长安,足以改变整个雍州的战局,失了长安,雍州的曹兵则无以为继,那时如果曹军不撤出关中的话,必然会被刘备全歼。用五千人马来赌取整个关中,对于现在的刘备来说绝对值。

    诸葛亮知道,刘备现在绝对能够承担得起五千人马的损失,而且诸葛亮也知道魏延的提议虽然冒险,但是回报率却是极大的,所以诸葛亮随便没有表示支持,但是却没有表示反对。

    而庞统则是非常的支持魏延的提议。庞统做事情不如诸葛亮那么稳重,喜好奇兵制胜。庞统觉得即便是派五千人马无法攻下长安,但是却也能够起到牵制曹军的作用,如果曹军将大军都带到了陇西,而这时候长安却遭到进攻,曹军必然会去回援长安,而这对正在进攻陇西的蜀军则是一个天赐良机。蜀军正好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将战线向前推进。

    刘备的两大谋士,诸葛亮不反对,庞统表示支持,这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由魏延带领五千人马走子午谷,突袭长安城。而因为子午谷小道难行,最先造出来的五千木牛流马也先让魏延使用。

    发兵路线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