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87.必然性(第1/3页)  数字生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87.必然性

    虽然大战在即,但是吕振羽却没有任何紧张的情绪。仿佛对他来说,这只不过是一起轻松的野外旅行。达摩似乎也相当轻松,除了不断将丛林中的各种生物信息投射到和他在一起的吕振羽和陈昌儒的风镜显示器上之外,达摩就专心赶路了。这并不是进入戒备状态的样子,如果是进入了戒备状态,那么,达摩背上的那台新换装的23毫米机炮和电磁炮架会不断对需要戒备的目标作出反应,不断在小幅度里调整射角。而在距离他们2公里处,阿翔正是这么做的。相比起达摩,阿翔显然不那么有经验,虽说积累的经验数据都是可以共享的,但是,作为有了自我意识的智能存在,这些显然并不是很足够。经营和自身的结合已经不是仅仅数据能解决问题的了。

    由数字图腾开发出来的整个指挥控制系统的先进性着实让正在中国方面指挥部观察的美国,英国和加拿大方面的军官们感到不可思议。整个指挥和控制系统的核心被装置在一辆蜘蛛先锋里,而另外两部蜘蛛先锋的车厢则是可以折叠和进行组接的,组接后,连接上那辆装满了计算机的蜘蛛之后,这个指挥中心就建立起来了。整个师的指挥一共只需要4个人。除了大型的液晶显示器,大量显示辅助数据的小型液晶显示器和必要的控制平台之外,指挥中心里最为明显的就是6张极为舒适的椅子,一个160l的冰箱,一个微波炉和一台咖啡机……可以想象,在这样的指挥中心里工作是极为舒适的。现在,大家都发现了,数字图腾方面研发出来的各种装备,在舒适性和人机工学方面的设计要求几乎已经超过了以对军官生活的讲究而著称的英美方面的军备,和中国其他军工企业生产的武器装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这些考虑都算是数字图腾额外附送的,并不提升武器装备的报价。自然,部队的指战员们是很乐于装备这种很舒服的东西的。

    李韬翘着腿,很舒服地将自己埋在椅子里,通过语言下达一道又一道的命令,由于加拿大方面提供了相当精确的数字地图,他们的搜索线的进展相当顺利,李韬的命令大部分集中在部队与部队之间可能产生的连接处的缺口上。实际上,由于试验一师里的建制可能仅仅是一个数量概念和后勤补给概念,作战中并不特别强调建制的独立指挥,所以产生部队连接处的问题也相当少。整条搜索线的进展还是相当快的。

    李韬的耳朵里插着一个耳机,耳机里每分钟都会报出现在领先于整个搜索线的吕振羽他们4人和两台蜘蛛自由人的位置。为了迷惑那些友军,他们的位置并没有标记在大家面前的大型显示器上。要能够让搜索线保持随时能够对他们进行支援的状态,这才是李韬的重点。虽然上面勉强同意了吕振羽自己跑到这个很有点危险的地方来的要求,但李韬接到的命令就没有那么客气了。吕振羽要是出了什么事情,可就是唯他是问。

    可是,要说李韬有多担心,那也不见得。李韬本来的神经就非常粗壮至少要比别人料想得要粗壮得多。不然,他也就不会从一个研究人员的身份一下子转换为一线高级指挥官还能一点没有紧张或者战战兢兢的感觉,反而像是理所应当一般,认认真真做事,不在乎其他人的评论。对于一个上面没有人罩着,没有什么后台背景的从军事学术领域出身的人来说,这并不容易。

    李韬也很有心计,他在这个时候还是能够和吕振羽他们保持联系的。他在手腕里藏了一个小小的电键,依靠着手指不断敲击来给吕振羽他们传递简单的信息。阿翔和达摩能够即时译出这些信号,然后将这些信息投射到他们的风镜显示器上。

    风镜显示器在试验一师的普遍装备也让那些军事观察员们觉得很是有些不可思议。原本在单兵信息化装备上走在全世界前列的美国,迟迟没有能开发出适合单兵使用的计算机系统,而在这方面起步比较晚的中国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