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四十六章 南下(第2/5页)  宋时明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泉州这座包容性很广的城市里,街上来往地人群服装之妖异不下于广州,左右听到赵兴这话,连忙惶恐回答:“太师春秋正盛,怎么想到继任者。我等看来,长公子赵风当继南洋衙门之位。”

    赵兴笑了:“桓温故后,桓氏子弟虽谨小慎微,但依然被视为国贼。小儿赵风憨厚有余,魄力不足,我可不想成为桓氏第二。”

    桓温就是那位留下“不流芳百世,则遗臭万年”名言的东晋人士,他在东晋危亡之计,灭了属国,整顿荆襄,使东晋有了足够的税收,在芜湖乱伐之后苟延残喘百年。桓温身前念念不忘北伐,恢复汉人故土,但因为他功劳太大,朝廷方面认为“功高难赏”,并把这位在国家危难之际,挽救国家的、挽救民族的汉民族英雄视为国贼,此后也立了一个传统,这国家行将灭亡地时候,敢独立逆天者,一定是“抗拒祖国统一大业的民族分裂分子”,现在教科书指导,也曾经把岳飞也定为这样的人士。

    赵兴在这里的意思是说,按宋代官场体制,像南洋事务局这样庞大地巨兽,不该由他的家族世代把持,这也是替自己后世子孙减免灾祸的做法,同时,也等于扔出了一块画饼,让同时代的人抢夺。

    对此,赵兴左右的侍从唯有赞叹。

    没等他们想出马屁话,一名挑担的老翁挑着担子走过赵兴身边,他两头的担子装满了时令的鲜花,这些鲜花格外水灵,比路边别人贩售地都要花色鲜艳。鲜花担子走过,一路留下股股香气,这老翁边走边唱:“做园子,得数载。栽培得、那花木,就中堪爱。特将一个、保义酬劳,反做了、今日殃害。

    诏书下来索金带。这官诰、看看毁坏。放牙笏、便担屎担,却依旧种菜。”

    赵兴讶然。他立住脚询问左右:“此何人也?”

    侍从当中,一名负责福建司情报的官员凑上来回答:“此翁乃福建知名的陶铁僧,他培育的花草甚为鲜活,今上大兴花石纲的时候,此翁因进献花木得到今上喜爱,故此得封保义郎,但此官衔只是职官,既没有俸禄。也不进行磨堪,所以此老继续担屎担,种菜养花。每日在街上做歌而行,福州府都知道此老盛名。”

    赵兴的评价只有一个字:“雅!”

    侍从石文冠不愤地嘟囔:“我等百战沥血,不过得一个朝奉郎的封赏,此老不过挑几担子粪,就成为保义郎,今上何其吝啬。”

    赵兴摇头:“此老担粪养花。居然能做出如此诗歌,说明此老不是凡俗之人,这也说明:创造比任何事都有征服力。创造才是王道,而有知识,才是创造地翅膀。此老能在养花匠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他是一个有知识地养花匠——知识改变命运,果不其然。”

    左右脸色依旧愤愤不平,赵兴再度劝解:“休要小看了养花,邓御夫几株果木改变了西夏战争格局。这就是知识的力量,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此老养花种菜,能称为行中翘楚,必有所长——知识改变命运,当我们面对这个奇人奇事地时候,唯有探究他成功的秘密。学人所长,才是正途。”

    老翁陶铁僧的动作很快,赵兴一路尾随,看着陶铁僧沿途分发花木。保义郎陶铁僧地花木自然价格不菲,似乎他担中的花木采用会员制销售,不是熟悉的人压根别想买到他担中的鲜花。陶铁僧一路将店铺预定的花木分发,不一会儿,挑子空了。陶铁僧担着空挑子。站在街心仰天大笑:“又得浮生半日闲。”

    赵兴的侍从虽然很不满这个老翁因为会种花得到比他们更高的官位,但此时此刻。面对老翁的洒脱,面对他地自得其乐,军官们不禁低下了高傲的头颅,齐声赞叹:“真雅士也!”

    陶铁僧明明看到这群军官,外加一个身着朱紫衣的朝廷一品大员一路尾随,但他却毫不理会,自顾自的吟诵完,转身扬长而去。留下赵兴在身后流口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