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四章 事情闹大了(第1/4页)  宋时明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四章 事情闹大了

    曹煜催促的急,赵兴再回首北岸,发现此时后登陆的家丁已开始修筑临时营地。而南岸上,帅范已交出了部分军队,他手头剩下的也就是少数家丁了。

    叹了口气,赵兴摆手:“既如此,走吧!”

    曹煜急忙答:“我领路,跟我来,这地方恰好属我管,我来尽地主之谊……”

    帅范忧心地看着北岸,摇头:“我守在这儿,有消息我通知你!”

    赵兴轻轻一笑,顺嘴说:“手头时代娱乐内容丰富,他诗词能力并不出色,对官场宴游也不太感兴趣,到了广东之后,一心编织他的南洋大网,在欺辱南洋土人方面很有成就感,这让他心情愉快,于是日子便过的飞快,不知不觉中,他在广东度过了两个任期。

    他之能活了下来,不是因为意志坚韧,身体夲棒,而是因为他想得开,他快乐的享受每一个在大宋地日子……

    徐师锡还想反唇相讥,陈瓘的提醒令他醒悟过来,马上岔开话题说:“朝廷已命令张商英知真定府,起复苏公与苏辙的诏令我带来了,你看是由朝廷传送到岭南,还是由你来办?

    ……

    另外,朝廷加封你为检校太尉,副枢密使——这些诏书都在我这,如今扬州封河,朝廷有消息也传递不去南面,这些诏书还是给你吧。”

    检校太尉,是说赵兴可以享受太尉的职权官,这个官职是二品官,这也意味着赵兴终于再进一步,向一品大员迈进了。

    赵兴脸色不变的接过那一堆诏书,冲自己身后打了个手势,一名家将上前一步回答:“大郎,昨日我们已把命令传送出去,广南第一分舰队接获命令,将立即起锚回航广东。要是不出意外的话,两天后扬州江面将解禁。”

    赵兴转身将那堆诏书递给仆人,自己独留下了那份“检校太尉”的任命书。心中得意:咱也是大宋二品大员了!这升迁的速度真令人满意。三个任期。十年时间,许多人还在五品地门槛上挣扎,譬如眼前这位探花郎徐师锡,可咱已经是跺跺脚大宋都要颤一颤的二品高官了——检校太尉,相当于副国防部长吧。满意,太满意了!

    在先皇大丧,新皇登基的时刻,赵兴升官了。这并不意外。

    这是古中国地一个惯例,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就是如此。一般来说,新皇登基后,惯例将先皇任命的重臣加上一个荣耀之至的官衔,然后找个机会、寻了小错,将他们赶回家去荣养余生。而后新皇再任命一批自己的亲信把持朝政——比如这次殡葬六使,都获得了一个国公的头衔,其中。章惇特进为申国公。

    “来人,快马把这些诏书传递到广南,命令陈不群立刻回航,不得有误。另外,速调河口地家丁进入河道。命令他们乘坐小船,快速赶往这里……”赵兴边给家将下令,边挤眉弄眼,家将接过诏书。转身想跑,陈瓘连忙阻止:“赵大人,不可!”

    张敦礼仗着张氏将门两位兄弟与赵兴关系密切,无所顾忌地插嘴:“离人贤弟,你不是已经接受宣慰了吗?怎么还往这里调兵。

    这可不好,新皇登基,国家最需要安定。此际,你一个地方节镇占据黄河口。不停增兵,这像什么话?离人,要小心御弹官。”

    张敦礼的意思是:即使赵兴另有目地,或者与新皇帝有什么约定,但也要顾忌一下今后御史的弹劾。如果御史们的不满很大,小皇帝也会有卸磨杀驴之心。

    家将边向外面退,边向众人解释:“我们登陆北岸一共才两千人马,这点小小人马。遇到辽兵恐怕没有必胜的把握。我家大人是调自己的家丁来,准备接应北岸的朱雀军——家丁。可不算正式军队……”

    那名家将说到这儿,已经走近门口。他不等在场的人反应过来,连忙转身,一溜烟的跑地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