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章 针灸和三拗汤(第1/3页)  唐朝好医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章 针灸和三拗汤

    众人见他进来,忙都闪到一边。掌柜的忙道:“谁说不是呢,这孩子一向结实,从来不生病,可不知昨天晚上怎么的了,先是咳嗽,然后喉咙就肿起来了,还喘不气来!”

    他儿子在旁边唉声叹气,虽然都是当爹的人了,可却仍是个毛头小子,事到临头,除了指望爹娘以外,他啥主意也拿不出来。

    儿媳妇哽咽地道:“必成的嗓子都哭哑了!”王平安昨天刚给起的名字,他们今天就叫上了。

    王平安坐到床边,问道:“什么时候发的病?”把小孩的手从被子里拿出来,先摸了摸温度,然后又去查看孩子的喉咙。

    儿媳妇道:“昨天晚上二更天时,必成就开始咳嗽了,刚开始以为没啥事儿呢,可谁知越咳嗽越严重,都喘不上来气了。”

    王平安点了点头,道:“那时间可不短了,你们该早叫我来的,就算我的侍卫不许你们叫我,难不成你们还不会去找镇上的医生吗?”

    掌柜的擦了把汗,道:“我们这个小镇,没有医生啊,得去大点的镇子,才能找得到。一来一回的,就算请到,也差不多到现在这个时辰了!”他心想,守着你这么个大名医,我干嘛去找别的医生,再说大半夜的,也不见得能请来啊,还不如等着你来呢!

    这孩子的病不难诊断,看表症是急喉风。急喉风因来势迅速,其急如风,所以得了这么个名字。但这个病发病的病因比较多,但问清楚才行,万一小孩子有别的隐疾,那就麻烦大了。

    小孩子现在说不了话,当然就算能说,他也说不清楚。王平安问掌柜的儿媳妇,他道:“昨天晚上,我见你抱他出来时衣服穿得很少,是不是平常总在屋子里待着,火炉子烧得太旺?”

    其实,现在这屋子里就够热的,只稍坐一会,就让人有冒汗的感觉。

    掌柜的道:“是啊,小人家里很宝贝这个孩子的,深怕他冻着饿着,这屋里的柴炭向来供得最足,连小人屋里都没这么热乎的。”

    儿媳妇也道:“春捂秋冻,春天孩子容易得病,屋里热乎点儿好。”

    王平安摇头道:“热乎点是好,但太热了,也容易上火的。”

    儿媳妇道:“可必成他平常结实得很,什么病都没有。”

    王平安叹了口气:“平常看着小孩子没啥,但其实火都在身子里憋着呢,一旦有了诱因,就会得大病。这孩子没有隐疾就好。”

    小孩子这时又气喘起来,呼吸声急促,且有困难之态,而且呼噜呼噜地有痰鸣之声。他一犯病,掌柜的一家着起急来,儿媳妇赶紧把他抱了起来,不停地拍着,哄着他。

    王平安看着小孩,道:“你抱好他,我来看看。他昨晚发病到现在,一点都没有吃喝呢吧?”

    掌柜的儿子唉了声,道:“都喘成这样了,哪还能吃得下去东西呀!”

    这小孩子现在被抱在儿媳妇的怀中,身子偶尔扭动,小手乱抓,看上去烦躁不宁,他也就是年纪小,要是再大点,怕就得满床打滚,哭闹不停了。

    王平安指着孩子的鼻子,道:“你们看,他的鼻子周围有隐隐的青色,而且嘴唇边上也有。你把他的嘴捏开,让我看看他的舌苔。”

    儿媳妇赶紧哄着小孩,把他的嘴巴捏开了。王平安看了看,又拿过小孩的手看了看,道:“舌苔水白,指纹色红直透气关,这病名叫急喉风,因来得迅速,所以得了这个名字,用病来如山倒来形容,那是半点不夸张的。”

    掌柜的一家听了,无不大惊,他们家谁也没得过这种病,连听都是第一次听说。儿掌柜的急道:“王公,这病能治好吗?”

    王平安点头道:“治得好,一剂药就管用。”

    掌柜的一家听了,这才稍稍放了点心,儿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