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87 生死之间有大恐怖 4(第1/3页)  重走未来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87生死之间有大恐怖(四)

    面对周瑜威胁,魏东生淡笑如常:“天命无常,唯有德者居之,我能收集异宝,周兄自然也可以搜罗异宝。”

    这句话,乍听起来,仿佛魏东生妥协承认了异宝营的权柄。

    其实不然,魏东生的态度非常强硬。

    天命无常,唯有德者居之。

    谁有德,谁无德呢?

    答案无非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魏东生说天命无常,即不愿意承认孙策乃是“天命所归”,也不愿意承认孙策的“人主”地位。无论庐江郡归属,还是天地异宝归属,咱们未来各凭本事,谁能赢得胜利,谁就有德。

    周瑜听懂了魏东生意思。

    但周瑜孤身前来黑石城拜访魏东生,目的肯定不是为了宣战绝圣门。准确说,周瑜想招降绝圣门,或者说想说服魏东生效命孙策。魏东生驱使绝圣门门徒降服大别山山贼的手段,周瑜这些年都看在眼里,也非常佩服。如果魏东生愿意携绝圣门归降,大别山层峦山脉立刻成为孙策的基业屏障。届时,孙策无论西进荆州,还是北上豫州,都能率先立于不败之地。

    觉察魏东生不吃硬,周瑜迅速改变态度:“孙伯符志在重定九州秩序,东生兄志在探索天地玄妙,彼此各有所求,何必无谓冲突?”

    魏东生笑说:“若能没有冲突,自然更好。”

    周瑜微笑说:“我有一策,可以消弭冲突。”

    魏东生:“请说。”

    周瑜:“东生兄若肯以庐江都尉之职统领异宝营,绝圣门和异宝营从此合二为一,自然不会再有冲突。”

    周瑜的提议,早在魏东生意料之中。

    这条提议貌似对魏东生有利,魏东生不仅能够继续掌控庐江郡的天地异宝分配,更能以庐江都尉官职涉足庐江郡政事。可,周瑜只说了好事,却没有说坏事。接受庐江都尉官职,就等于魏东生愿意称臣孙策,凭空给了孙策干涉绝圣门运营的藉口。再者,庐江都尉又不是世袭官职,异宝营也绝不可能成为魏东生的私军,相反,他们成为魏东生掣肘的几率更大。

    魏东生懒得和周瑜一点一滴杀条件,直截了当道出底线:“我只接受听调不听宣。”

    让魏东生名义臣服孙策,没有问题。在长生种子有效范围覆盖其它州郡之前,小小庐江郡基业根本没有可能问鼎天下,魏东生愿意名义臣服一切能够征服庐江郡的军阀。可想让魏东生诚心诚意为某路诸侯效忠,无论孙策,还是曹操,他们都想也别想。

    假如魏东生只是一名凡人,他或许能够理智选择效忠孙策或曹操。就像十世转生期间的历练,魏东生清醒明白自己的实力几何,所以从来都不会无谓傲慢。有多少能力,做多大的事情,这是魏东生的秉性。

    但千年杀戮世界有所不同,长生种子体系衍生出“伟力归于一身”的新型社会关系,魏东生坐拥堪比早期岳不群的武功,有底气凭借山川地利抗拒孙策的统治。魏东生这边撤入大别山腹地,孙策那边儿就束手无策。倘若孙策在大别山耗费过多精力,北面的曹操和西面的刘表,随时都有可能趁机打过来。

    周瑜渐渐明白魏东生心意。

    眼见魏东生软硬不吃,周瑜稍稍有些不客气:“听调不听宣,东生兄原来如此乐观。”

    魏东生呵呵笑说:“我有乐观的底气。”

    说话间,魏东生右手迅猛向前,内力汹涌而出,缠绕住周瑜腰间佩剑。

    汉世三国,士子推崇能文能武,是谓“上马为将,下马为相”。适逢汉末乱世,无论积极主动,还是被迫求存,周瑜c刘晔等名士都有意识强骨骼c读兵书,腰间佩戴长剑以自警。

    有幸融合长生种子之后,周瑜警觉内力气感对个人武艺的可怕增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