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3 血脉等级制(第2/3页)  重走未来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两国,官僚势力也无处不在。小型民营商行合并大型商团过程中,主导权大抵渐渐转移到贵族高官手中,没有高官贵族庇护的企业,很难活久c活好。以魏五家商行为例,有魏东生这名国子监监生撑腰,商行就能从容扩大规模,侵吞那些没有底蕴的商行。

    谁能讨好贵族高官,谁就是商行的旗帜,这是吴国商业圈子的潜规则。

    有了国子监监生功名,魏东生完全可以逼迫邢管事c常管事c杜地主c钱发群等股东原价卖出股权,令魏五家商行再度成为魏东生的私有商行。

    然而,魏东生怎在乎区区一家商行。

    有了长生不老价值观念,皇帝c国王等王公贵族也就那回事儿而已,何况区区一家年度净利润百余银元的小商行。魏东生婉拒四名大股东的善意,宽慰他们继续持有股权,把魏五家商行当成大家的商行用心经营。

    魏东生仅仅提出一项小要求。

    首先,魏五家商行股权转化为更为具体的股票,准许包括基层员工在内的投资者自由交易;其次,魏东生垄断魏五家商行股票交易权力,即所有股东的股权交易必须通过魏东生的认证。简而言之,魏东生建立一家小型证券企业,间接令魏五家商行必须在魏东生这里“上市”。

    吴国刚刚诞生原始股份制企业,股票交易等金融机构尚处于蛮荒阶段,大大小小股票交易组织足足有数十家。为区区年利润百余银元的魏五家商行建立匹配的股票交易组织,该行为虽然有些奇怪,却不影响股东们的利益。于是,魏五家股票交易所就此成立,短期业务量为零。

    魏五家商行琐事就此了结。

    魏东生旋即赶赴杭州府,履行其实并没有实际意义的国子监四年学业。

    魏东生的国子监生活并不乐观。

    来到这所吴国最高学府,魏东生迟钝感受到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的尖锐矛盾。吴国国子监每年才招收十余名举监监生,最少在应试教育领域,每一名举监监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这些精英来到吴国国子监,陡然发现这所最高学府拼的是血统而非努力,国子监十分之九资源都倾斜给荫监监生和贡监监生。特别是那些梦想做官的举监监生,更被残酷现实一棍闷晕。

    以下限而论,举监监生社会地位可以比拟明清王朝的两榜进士;以上限而论,举监监生却不如两榜进士远矣。

    与现实世界的朱明王朝不同,吴国高官职位都被贵族或世族垄断。

    贵族指有爵之徒。吴国没有伯爵贵族,最高是子爵,其次是男爵c亭侯。然而即使最低档次的亭侯,他们也能拥有种种特权。贵族之下是世族或者说世家,世家即是那些有幸爬到高官的平民精英,若能世世代代都有子孙爬到知府,便能称作某某世家。世家之下是寒门,五代之内家里出过知府之官,三代之内家里出过知县之官,即谓之寒门。

    纯粹的农民之子c小商人之子c小市民之子,没有资格自称寒门。

    先有门第,门第破落了,才能称作寒门。

    连门第都没有,你算什么寒门?

    第六世魏东生的身份背景,就是连寒门都不是的纯正平民。在吴国国子监小圈子里,贵族高于世家,世家高于寒门,寒门高于平民,平民阶层出身的举监监生只能做贵族或世家的狗腿子。这种血脉歧视是全方位的,平民监生除非撞见奇遇,否则仕途最多止位于一府知府。汇总吴国高官的家世数据,除了少数奇才奇遇,绝大多数平民监生只能爬到一府知府。想越过知府门槛,必须让儿子孙子走荫监通道继续混国子监,最终量变引起质变方式晋位小世家。

    寻常平民看不到的鸿沟,如此清晰的呈现在国子监。

    俗话说,在绝对力量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笑话。饶是魏东生拥有六世经验,也难抵抗这些深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